此地经年赤,川原熯欲烧。
夏畦初过两,秋麦仅宜荞。
岁歉租仍在,民贫业半凋。
纷纷汉使者,谁与驻征轺。
此地经年赤,川原熯欲烧。
夏畦初过两,秋麦仅宜荞。
岁歉租仍在,民贫业半凋。
纷纷汉使者,谁与驻征轺。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中元节时,前往陵墓途中遭遇雨天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贫困与苦难。
首联“此地经年赤,川原熯欲烧”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土地的贫瘠和干旱的严重程度,仿佛大地被烈火焚烧,一片焦灼之色。接着,“夏畦初过两,秋麦仅宜荞”进一步说明了农作物生长的艰难,夏季的田地刚刚过去,秋季的麦田只能勉强种植一些耐旱的荞麦,形象地展示了农业生产的困境。
颔联“岁歉租仍在,民贫业半凋”揭示了社会经济的萧条,尽管收成不佳,但赋税依然沉重,人民生活困苦,许多产业因为缺乏资金和劳动力而半数凋零。这种对比强烈地反映了社会不公和民生疾苦。
尾联“纷纷汉使者,谁与驻征轺”则表达了对官府官员的无奈和失望。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即使有汉代那样的使者前来巡视,也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无法为百姓带来实际的帮助或改变。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底层民众命运的深切同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深刻的对比,展现了明代社会中农民生活的艰辛和官府治理的无力,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味和人文关怀精神。
天霜湖夜腥风吹,湖上病木鸟鸣悲。
贱子候夕归其里,到门轻啄低言辞。
贱妇当灯幸不寐,小婢启户尨缠维。
弱女不出应睡久,灯光灿面如尘黧。
我腹实饥口实燥,酒浆有无敢便思。
邻父偕来安得知,语话未半樽罍随。
邻父卓识时名外,我亦心定颜回姿。
今年县令称能吏,闲觅困我惟恐遗。
胥吏日来食鸡鸭,致我薄馔无堪持。
覃公晚男昨捕去,肌肤糜烂无还期。
夏旱秋涝况巧值,肉尽骨至那能支。
当年作县防盗贼,谁知此贼无能为。
举首天高明月远,四顾岭重蛮云垂。
望而成名似而祖,为我切奏删有司。
闻言安不泪雨注,我罪我罪无所推。
皇天何时与半绶,崩角北阙陈疮痍。
乞身归我南山陲,与尔子孙无暂离。
《夜归邻父与榼行》【明·黄渊】天霜湖夜腥风吹,湖上病木鸟鸣悲。贱子候夕归其里,到门轻啄低言辞。贱妇当灯幸不寐,小婢启户尨缠维。弱女不出应睡久,灯光灿面如尘黧。我腹实饥口实燥,酒浆有无敢便思。邻父偕来安得知,语话未半樽罍随。邻父卓识时名外,我亦心定颜回姿。今年县令称能吏,闲觅困我惟恐遗。胥吏日来食鸡鸭,致我薄馔无堪持。覃公晚男昨捕去,肌肤糜烂无还期。夏旱秋涝况巧值,肉尽骨至那能支。当年作县防盗贼,谁知此贼无能为。举首天高明月远,四顾岭重蛮云垂。望而成名似而祖,为我切奏删有司。闻言安不泪雨注,我罪我罪无所推。皇天何时与半绶,崩角北阙陈疮痍。乞身归我南山陲,与尔子孙无暂离。
https://shici.929r.com/shici/jQuEeI9v.html
庭前双桃李,及时花又子。
明岁亦如斯,岁岁春风里。
孰云贱妾可相比,一朝轻掷成覆水。
夫婿孰云如岁时,一岁一时情未离。
可知男儿情多少,不及女流酒一卮。
老姑何尝怒堂上,草草直把中心痴。
何必区区分缣素,吟就白头他不顾。
妇人三十亦翩翩,抚影不自知其故。
新人不是可恨人,郎亦不过钱为主。
儿饥女哭门墙东,寄与新人勿太妒,尤愿新郎勿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