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澹碧空,疏梧漏蟾色。
枕箪凄以清,渐长夜可惜。
竹风拂帷端,萤光流牖隙。
嗟哉胡为来,露丛传唧唧。
秋声率易感,此声感尤极。
万物争其时,藉令寂岂得。
反侧不成眠,往事历堪忆。
予本多恨人,悲秋每怆恻。
无端锦衾宵,闻蛩常太息。
问予叹何为,对云非所识。
那因偶触绪,竟似兆今夕。
懭悢曷有涯,独旦听漏刻。
吟虫浑不知,花间响更力。
银河澹碧空,疏梧漏蟾色。
枕箪凄以清,渐长夜可惜。
竹风拂帷端,萤光流牖隙。
嗟哉胡为来,露丛传唧唧。
秋声率易感,此声感尤极。
万物争其时,藉令寂岂得。
反侧不成眠,往事历堪忆。
予本多恨人,悲秋每怆恻。
无端锦衾宵,闻蛩常太息。
问予叹何为,对云非所识。
那因偶触绪,竟似兆今夕。
懭悢曷有涯,独旦听漏刻。
吟虫浑不知,花间响更力。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寂静中听到蟋蟀鸣叫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银河澹碧空”,描绘了夜空中银河的宁静与碧蓝,营造出一种深邃而静谧的氛围。接下来,“疏梧漏蟾色”则进一步渲染了月光透过稀疏的梧桐树洒落的情景,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枕箪凄以清,渐长夜可惜。”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夜晚的珍惜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接着,“竹风拂帷端,萤光流牖隙。”通过竹林的微风和窗户缝隙中流过的萤火虫光点,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静谧与美丽。
“嗟哉胡为来,露丛传唧唧。”诗人感叹为何会有蟋蟀的叫声传来,这声音似乎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接下来,“秋声率易感,此声感尤极。”强调了秋天特有的哀愁气息,而蟋蟀的叫声在此时显得格外触动人心。
“万物争其时,藉令寂岂得。”这句话表达了自然界万物都在追求自己的生命之机,即使在寂静中也无法避免。诗人通过这一对比,反思了自己的人生境遇。
“反侧不成眠,往事历堪忆。”诗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思绪万千,回忆起过往的经历。接下来,“予本多恨人,悲秋每怆恻。”点明了诗人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每当秋天来临,心中便充满了悲伤。
“无端锦衾宵,闻蛩常太息。”诗人无缘无故地在深夜里听到蟋蟀的叫声,不禁叹息不已。最后,“问予叹何为,对云非所识。”诗人询问自己为何如此感叹,却找不到答案,只能对着天空默默思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人生以及自我情感的深刻洞察,充满了哲理性和抒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