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越纨素,一日再三洗。
褰裳过天津,见人且掩耳。
京洛正日中,美言如可市。
但恐谋生拙,飘零愧妻子。
我有越纨素,一日再三洗。
褰裳过天津,见人且掩耳。
京洛正日中,美言如可市。
但恐谋生拙,飘零愧妻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衡所作的《答岱宗外舅》。诗中描绘了诗人对自身生活境遇的感慨与反思。
首句“我有越纨素,一日再三洗。”以“越纨素”比喻自己的生活或品德,通过“一日再三洗”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的反复审视和自我净化的决心。
接着,“褰裳过天津,见人且掩耳。”描述了诗人穿过天津桥时的情景,见到他人便急忙掩住耳朵,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敏感与不安,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某种避讳。
“京洛正日中,美言如可市。”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在繁华都市中的处境,尽管美言可以视为一种资源,但在现实生活中却难以获取,暗示了诗人对社会评价体系的无奈与讽刺。
最后,“但恐谋生拙,飘零愧妻子。”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担心因谋生能力不足而给家人带来困扰,内心充满了愧疚之情。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哀叹,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士普遍面临的生存压力和道德困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形象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社会关系以及人生困境的深刻思考,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人文关怀。
晋家石崇珠百石,百味珍羞方丈食。
可怜富贵难久长,却把高门锁空宅。
唐家郑虔空读书,家无僮仆出无车。
日籴太仓五升米,凄凄在世将何为。
看来爱杀东园老,栽种东园终日好。
眼前儿女笑团栾,间把长锄斸荒草。
春林笋长蕨抽芽,茄姜出市菜生花。
雕胡作羹芋作饭,荐新先得尝王瓜。
东园老人乐无极,生计寻常足衣食。
我生踯躅渐龙钟,抚卷长歌长太息。
凉烟压叶霜橙黄,团团桂树山风香。
曾记九华探秋色,清涧石戛声琅琅。
幽禽苦唤日欲落,竹雾冥濛暗云壑。
向晚苍山望转高,巉岩万丈青冥削。
崖屋深通一径斜,疏篱野菊寒初花。
山村稻获酒正熟,花间共醉忘归家。
此身自落风尘里,昔日故人今半死。
梦断好山十二年,魂迷归路三千里。
燕台摇落时悲秋,孤吟郁郁怀同游。
对床风雨渺何许,夜深虫语灯前愁。
宇宙方清宁,吏治尚端廉。
农使乐耕凿,民使适里阎。
大寮总其要,小吏毋苛纤。
纪纲不可弛,随时酌宽严。
为上能自爱,群属必畏钳。
讼惟善得情,操守时警砭。
勿恃才妄作,勿以媚自忺。
务令比户丰,膏泽远近沾。
朱轓与彤驺,万姓所具瞻。
臧否道有碑,防口难可钳。
不见广厦材,耸干从幽潜。
不见冲霄鹤,饮啄本静恬。
告诫示勉勖,保护兹庶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