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家石崇珠百石,百味珍羞方丈食。
可怜富贵难久长,却把高门锁空宅。
唐家郑虔空读书,家无僮仆出无车。
日籴太仓五升米,凄凄在世将何为。
看来爱杀东园老,栽种东园终日好。
眼前儿女笑团栾,间把长锄斸荒草。
春林笋长蕨抽芽,茄姜出市菜生花。
雕胡作羹芋作饭,荐新先得尝王瓜。
东园老人乐无极,生计寻常足衣食。
我生踯躅渐龙钟,抚卷长歌长太息。
晋家石崇珠百石,百味珍羞方丈食。
可怜富贵难久长,却把高门锁空宅。
唐家郑虔空读书,家无僮仆出无车。
日籴太仓五升米,凄凄在世将何为。
看来爱杀东园老,栽种东园终日好。
眼前儿女笑团栾,间把长锄斸荒草。
春林笋长蕨抽芽,茄姜出市菜生花。
雕胡作羹芋作饭,荐新先得尝王瓜。
东园老人乐无极,生计寻常足衣食。
我生踯躅渐龙钟,抚卷长歌长太息。
这首《东园老人种菜歌》描绘了东园老人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充满了田园诗意与生活哲思。
开篇以晋代石崇的奢华对比,引出对富贵易逝的感慨,随后转向唐代郑虔的清贫,进一步强调物质与幸福并非永恒。接着,诗人笔锋一转,聚焦于东园老人的日常:他辛勤耕种,虽无僮仆,却乐在其中,每日生活简朴而满足。老人的儿女围绕身边,其乐融融,即便是在劳作之余,也能享受春林之中的自然馈赠——竹笋、蕨菜、茄子、生姜等新鲜蔬菜,以及自家种植的粮食和芋头。这些日常的食材,不仅滋养了身体,也丰富了心灵。
诗人通过东园老人的故事,表达了对简单生活、自给自足的向往,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老人的生活态度,或许正是对现代快节奏、物质至上社会的一种反观与反思。结尾处,诗人以自己的感触收尾,既是对东园老人生活的赞美,也是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感慨,流露出对岁月流逝、年华老去的深深叹息。
这首诗以生动的场景描写和深邃的人生思考,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某种批判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