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不改旧,岁月逝肯留。
百年一俯仰,五胜更王囚。
同僚比岑、范,德业前人羞。
坐令老钝守,啸诺获少休。
却思二十年,出处非人谋。
齿发付天公,缺坏不可修。
山川不改旧,岁月逝肯留。
百年一俯仰,五胜更王囚。
同僚比岑、范,德业前人羞。
坐令老钝守,啸诺获少休。
却思二十年,出处非人谋。
齿发付天公,缺坏不可修。
此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所作,通过诗中表达了对人生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个人功名与岁月流转之间的关系。诗人的心境是复杂的,他既有对往昔荣辱的回顾,也有对现实无奈的认同,更不忘表达对未来某种期待。
"山川不改旧,岁月逝肯留",开篇即以深远的时空感慨为基调,山川象征永恒,而岁月却在不断流逝,这是自然界与人类命运的强烈对比。
"百年一俯仰,五胜更王囚",诗人通过历史长河中的瞬间和变迁,表达了个人生命短暂而功名易失的无奈。百年不过弹指之间,而世事沧桑变化却让人难以把握。
"同僚比岑、范,德业前人羞",这里诗人自比于古代的贤臣,比如岑彭和范仲淹,表达了对自己的功绩感到不足,甚至对不上古人的期望表示羞愧。
"坐令老钝守,啸诺获少休",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无奈的宿命感,似乎一切都在天定的轮回中进行,而个人的努力和成就不过是暂时的停留。
"却思二十年,出处非人谋",这两句则是在反思过去二十年的经历,诗人感到自己的遭遇并非个人所能规划,这里包含了一种宿命论的思考。
"齿发付天公,缺坏不可修",最后两句更是深刻地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不可逆转性的感慨。人的牙齿和头发都是随着时间流逝而渐渐丧失的,而一旦损坏,便无法恢复,这又一次强调了生命的脆弱与不易。
整首诗通过深沉的哲理思考,展示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历史变迁以及自然永恒等主题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曩既负幽讨,今敢萌遐心。
扶桑下阳驭,砮磬浮空林。
琼台渺詄荡,蕊佩栖高深。
屡见仙骥舞,遥聆玄女吟。
如遂睹开辟,那复忧崎嵚。
抱关职贵重,启闭非所任。
灵飙掣虬户,同此琅琅音。
愿并翠绡水,写之朱丝琴。
父母生汝期望汝,地阔天宽从著步。
霜叶飞红橙橘黄,一笠西风正宜路。
送汝出门不肯行,低头进前出苦语。
双亲虽安身已高,菽水为欢盍朝暮。
夏初奉命见两山,往还恨不身生羽。
如今又为千里行,直是恋慕难轻去。
有不忍听手抚背,至哉天理人伦处。
我岂欲汝寸步离,事有乘机恐差误。
晚年正欲汝有成,此行倘与心相副。
皱皮瘦骨便精神,当为汝喜非汝惧。
不妨安稳趁前程,但及梅花时归学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