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诗绝稀,作意待好春。
春至病始苏,强赋情少真。
梅花到海棠,不过数十首。
其间岂无兴,有笔慵开口。
每逢风日美,心醉人不知。
林间行若狂,藉草或移时。
芳花倏扫踪,转作满园叶。
油然翠欲流,剪若阴初叠。
老夫爱深处,穿树开生路。
香不是风香,吹来复吹去。
扶筇仰面看,青子枝间团。
引客任摘尝,庸讵疑整冠。
閒来坐根石,远望浑无隙。
大似天女机,重重绿萝织。
黄蜂恐我嗔,拟住退逡巡。
向夏吟更懒,却防蜂笑人。
从今当健走,古囊勤抖擞。
莫作苍蝇鸣,常如狮子吼。
去冬诗绝稀,作意待好春。
春至病始苏,强赋情少真。
梅花到海棠,不过数十首。
其间岂无兴,有笔慵开口。
每逢风日美,心醉人不知。
林间行若狂,藉草或移时。
芳花倏扫踪,转作满园叶。
油然翠欲流,剪若阴初叠。
老夫爱深处,穿树开生路。
香不是风香,吹来复吹去。
扶筇仰面看,青子枝间团。
引客任摘尝,庸讵疑整冠。
閒来坐根石,远望浑无隙。
大似天女机,重重绿萝织。
黄蜂恐我嗔,拟住退逡巡。
向夏吟更懒,却防蜂笑人。
从今当健走,古囊勤抖擞。
莫作苍蝇鸣,常如狮子吼。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镈的作品,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开篇“去冬诗绝稀,作意待好春”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在严冬过后对美好春天的期待,也隐含着诗人的创作灵感在春日里得到启迪。
接着,“春至病始苏,强赋情少真”两句,表明诗人在春天到来之际身体有恙,但仍旧强打精神去写诗,尽管情感的真挚流露不多。这反映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梅花到海棠,不过数十首”一句,可能是指诗人在春天写下了几十首关于梅花和海棠(一种开白色小花的灌木)的诗。这里梅花象征着高洁和坚韧不拔,而海棠则常与春日相联系,代表着生机勃勃。
“其间岂无兴,有笔慵开口”两句,则说明在写作过程中,虽然有时会感到懒惰,但只要提起笔来,创作的热情就会涌现出来。
以下几句:“每逢风日美,心醉人不知。林间行若狂,藉草或移时。”诗人在春天美好的风和日光中,感到心醉神迷,不知时间的流逝,在林间漫步,如同疯狂一般,偶尔停留片刻。
“芳花倏扫踪,转作满园叶”一句,可能是指春天鲜花虽然短暂,但它们随风飘落后,又化作了满园的绿叶,这是一个生生不息、循环不断的过程。
“油然翠欲流,剪若阴初叠”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油然翠欲流”形容植物的繁盛,“剪若阴初叠”则可能是指树叶交织而成浓密的绿荫。
“老夫爱深处,穿树开生路”两句,诗人自称“老夫”,表达了对自然深处的喜爱,以及在大自然中探寻和创造生命之路的愿望。
接下来的几句:“香不是风香,吹来复吹去。扶筇仰面看,青子枝间团。”诗人赞美着非风带来的花香,这种香气随着微风飘散,又回到了原处,同时用“扶筇”(一种攀援植物的工具)仰望着满是青色果实的枝条。
“引客任摘尝,庸讵疑整冠”两句,诗人邀请朋友随意采摘并品尝这些果实,但同时也流露出对日常琐事的烦恼和对仪表的整饰。
“閒来坐根石,远望浑无隙。大似天女机,重重绿萝织。”诗人闲暇时刻坐在树根旁的大石上,向远处眺望,没有间隔可言。这段景象宛如仙境,天女织机的比喻增添了一份超脱凡尘的美感。
“黄蜂恐我嗔,拟住退逡巡”一句,诗人担心自己的行为会让黄蜂感到不悦,因此打算安静下来,不再引起它们的不安。
“向夏吟更懒,却防蜂笑人”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接近夏日时更加懒散,同时也要提防那些可能因为自己的行为而对自己生气的黄蜂,这里带有一丝自嘲和幽默。
最后,“从今当健走,古囊勤抖擞。莫作苍蝇鸣,常如狮子吼”两句,诗人在此呼吁自己应当从现在开始保持活力,就像古人用囊袋捕捉飞鸟一样勤奋地活动,不要像小虫一般发出微弱的声音,而应常态如雄狮般充满力量和勇气。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好情境的欣赏,以及对生命活力和创作热诚的追求。
相逢不得款,奈此别离何。
长涂已新秋,从此风雨多。
欣然出残暑,如鸟离网罗。
我独此淹留,衰病日婆娑。
跂足望二子,洞庭秋始波。
道州通家旧,口辩如悬河。
邵州我表弟,玉也保不磨。
无由得相就,相近日经过。
黄尘翻马足,未暇眄庭柯。
何时寄书来,与我消睡魔。
天凉不饮酒,为子一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