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秀嵓翁,嘉遁轻朝衣。
圣世重特招,趣驾不容违。
我岂匏瓜哉,先圣固所睎。
长江一万里,舟行疾如飞。
东南盛人物,十九饫甘肥。
颇藉子公力,宁知伯玉非。
秀嵓曰异哉,我本起布韦。
岂比淮之水,东下杂于淝。
论奏了不阿,正直鬼神依。
谗言嗟止棘,曰归咏采薇。
岁晏江涛平,雨雪从霏微。
悬知到家日,花竹绕山扉。
平生秀嵓翁,嘉遁轻朝衣。
圣世重特招,趣驾不容违。
我岂匏瓜哉,先圣固所睎。
长江一万里,舟行疾如飞。
东南盛人物,十九饫甘肥。
颇藉子公力,宁知伯玉非。
秀嵓曰异哉,我本起布韦。
岂比淮之水,东下杂于淝。
论奏了不阿,正直鬼神依。
谗言嗟止棘,曰归咏采薇。
岁晏江涛平,雨雪从霏微。
悬知到家日,花竹绕山扉。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宰的作品,名为《送李秀嵓归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友人李秀嵓归乡时的不舍和赞美之情。
"平生秀嵓翁,嘉遁轻朝衣。圣世重特招,趣驾不容违。"
开篇即描绘出李秀嵓先生一生品行高洁,如同清晨的露水沾湿了衣襟,又如同圣明时世中的特别邀请,不可阻挡地接受召唤。
"我岂匏瓜哉,先圣固所睎。"
这里用“岂匏瓜哉”来比喻李秀嵓的品德高尚,如同古人所说的美好的瓜果,而不像一般平庸之物。后句强调了李秀嵓受到了先贤的关注。
"长江一万里,舟行疾如飞。"
这一联以壮丽的景象描绘出归途中的快速船只,如同长江上万里航程中一般快捷无比的飞鸟。
"东南盛人物,十九饫甘肥。"
诗人赞美了李秀嵓所在的东南地区人才济济,且个个都如同十九岁青年般生机勃勃、精神充沛。
"颇藉子公力,宁知伯玉非。"
这里借用古代“子公”和“伯玉”的典故,以此来比喻李秀嵓的才华和品格,不仅强调了他的能力,更隐含着对其人品的肯定。
"秀嵓曰异哉,我本起布韦。"
这一句中,“秀嵓”指的是李秀嵓,而“我本起布韦”则是说诗人自己也是一位才华横溢之士,且与李秀嵓不相上下。
"岂比淮之水,东下杂于淝。"
此句用“岂比淮之水”来表达对李秀嵓的赞美,不是单纯地将其比作一般如淮河流水般平凡,而是在说他的才华与众不同。
"论奏了不阿,正直鬼神依。"
这一句中,“论奏了不阿”指的是诗人对李秀嵓的赞美之词既准确又公允,不带任何私心偏见;“正直鬼神依”则形容李秀嵓品行端正,以致于连鬼神都会依附他。
"谗言嗟止棘,曰归咏采薇。"
这里,“谗言嗟止棘”是指那些不实之词如同刺人的荆棘般令人痛恨;“曰归咏采薇”则表达了诗人对李秀嵓归乡时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像采集野菊一样,收获满载而归。
"岁晏江涛平,雨雪从霏微。"
最后一联描绘出冬末季节,江面平静如同镜子,而细雨和轻雪纷纷扬扬,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
"悬知到家日,花竹绕山扉。"
诗尾以“悬知到家日”表达了对李秀嵓早日平安抵达家乡的期盼,而“花竹绕山扉”则形容归乡后的美好景象,花和竹子围绕在山间的小门,既生动又温馨。
大夏尧遗俗,汾河汉豫游。
今随龙驾往,还属雁飞秋。
天行肃辇路,日驭翼华辀。
朝乘六气辩,夕动七星旒。
谷静禽多思,风高松易秋。
远林才有色,遥水漫无流。
京华佳丽所,目极与云浮。
但睹凌霄观,讵见望仙楼。
锁门皆秀发,鸳池尽学优。
待君草封禅,东山观射牛。
瀛洲分渤澥。阆苑隔虹霓。欲识三山路。
须寻千仞溪。石梁云外立。蓬丘雾里迷。
年深毁丹灶。学久弃青泥。葛水留还杖。
天衢鸣去鸡。六龙骧首起云阁。万里一别何寥廓。
玄都府内驾青牛。紫盖山中乘白鹤。
浔阳杏花终难朽。武陵桃花未曾落。
已见玉女笑投壶。复睹仙童欣六博。同甘玉文枣。
俱饮流霞药。鸾歌凤舞集天台。金阙银宫相向开。
西王已令青鸟去。东海还驭赤虬来。
魏武还车逢汉女。荆王因梦识阳台。
凤盖随云聊蔽日。霓裳杂雨复乘雷。
神岳吹笙遥谢手。当知福地有神才。
我祠我祖,永惟厥先。炎农肇圣,灵祉蝉联。
霸图中造,帝业方宣。道昌基构,抚运承天。
奄家六合,爰光八埏。尊神致礼,孝思惟缠。
寒来暑反,惕荐在年。匪敬伊慕,备物不愆。
设虡设业,鼗鼓填填。辟公在位,有容伊虔。
登歌启佾,下管应悬。厥容无爽,幽明肃然。
诚匝厚地,和达穹玄。既调风雨,载协山川。
周庭有列,汤孙永延。教声惟被,迈后光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