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平陵男,姓朱名阿游。
直发上冲冠,壮气横三秋。
愿得斩马剑,先断佞臣头。
天子玉槛折,将军丹血流。
捐生不肯拜,视死其若休。
归来教乡里,童蒙远相求。
弟子数百人,散在十二州。
三公不敢吏,五鹿何能酬。
名与日月悬,义与天壤俦。
何必疲执戟,区区在封侯。
伟哉旷达士,知命固不忧。
昔有平陵男,姓朱名阿游。
直发上冲冠,壮气横三秋。
愿得斩马剑,先断佞臣头。
天子玉槛折,将军丹血流。
捐生不肯拜,视死其若休。
归来教乡里,童蒙远相求。
弟子数百人,散在十二州。
三公不敢吏,五鹿何能酬。
名与日月悬,义与天壤俦。
何必疲执戟,区区在封侯。
伟哉旷达士,知命固不忧。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豪放不羁的英雄形象,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咏叹来表达诗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个人的气节。开篇即以“昔有平陵男”点出主人公,其直发冲冠、壮气横三秋,展现了其不凡的气质与雄心。接着,“愿得斩马剑,先断佞臣头”表达了他对时弊的憎恨和对正义的渴望。
“天子玉槛折,将军丹血流”一句,则写出了主人公为国为民所付出的牺牲与忠诚。紧接着,“捐生不肯拜,视死其若休”更形象地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态度和面对死亡时的从容。
“归来教乡里,童蒙远相求”一句,描绘出主人公归来后所获得的尊崇与民众对他的敬仰。随后的“弟子数百人,散在十二州”则进一步说明了其影响力之广泛。
最后,“三公不敢吏,五鹿何能酬。名与日月悬,义与天壤俦。”一段,则是对主人公品格和贡献的高度评价,他的名声与日月齐辉,其理念与天地同寿。这不仅是在赞美,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越。
诗中通过层层叠加,塑造了一个以气节著称、胸怀壮志、敢于牺牲的英雄形象。全诗语言雄健,意境辽阔,是一首充满力量与激情的古典诗篇。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