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藻章云汉,星楼接太虚。
千秋馀鸟迹,八体备麟书。
赏踰金笥重,恩同玉历初。
虞薰时自至,汉璧夜长舒。
清袭兰宫外,光承桂殿馀。
宁知丹凤使,重表卧龙居。
宸藻章云汉,星楼接太虚。
千秋馀鸟迹,八体备麟书。
赏踰金笥重,恩同玉历初。
虞薰时自至,汉璧夜长舒。
清袭兰宫外,光承桂殿馀。
宁知丹凤使,重表卧龙居。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御笔题写的“月朗风清楼”匾额的壮观景象与深远意境。诗人林大春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皇家建筑的宏伟与庄严,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与历史价值。
首句“宸藻章云汉”,以“宸藻”比喻皇帝的文采如同星辰般璀璨,将皇帝的御笔比作天上的文字,形象地表达了对皇帝文治武功的高度赞誉。接着,“星楼接太虚”则进一步描绘了楼阁与天空相连的壮丽景象,仿佛楼阁直入云端,与宇宙相接,展现出楼阁的高耸与宏伟。
“千秋馀鸟迹,八体备麟书”两句,既赞美了楼阁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又暗示了楼内藏有珍贵的文物和书籍,其中不仅有传统的汉字书写,还有各种字体,甚至可能包括象形文字(麟书),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赏踰金笥重,恩同玉历初”则表达了对皇帝赐予的荣誉与恩典的极度重视,将之比作珍贵的金箱和玉册,强调了这份恩赐的价值与意义。
“虞薰时自至,汉璧夜长舒”两句运用了历史典故,暗喻着美好的时光与荣耀如同虞舜时期的薰风和汉代的璧玉一般,自然降临,持续不断,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和谐。
“清袭兰宫外,光承桂殿馀”则描绘了楼阁周围环境的清新与美丽,以及其与周边宫殿相互辉映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楼阁作为皇家建筑群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
最后,“宁知丹凤使,重表卧龙居”以“丹凤使”和“卧龙居”为喻,分别指代使者和隐士,表达了对楼阁不仅是皇家的象征,也是文化和智慧的聚集之地的深刻理解,同时暗示了楼阁内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智慧与秘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寓意,不仅赞美了皇家建筑的雄伟与文化内涵,也表达了对历史、文化和智慧的尊重与敬仰,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
自吹箫伴去,还再住、列仙儒。
想瑶草呼龙,梅花待鹤,诗鬓慵梳。
平生爱寻先隐,冷襟怀、要与俗人疏。
可惜风骚零落,而今才到清都。漫郎曾赋石鱼湖。
流水绕阶除。剩一片涓涓,断云新柳,照影荒渠。
宫奁已销馀艳,觅彩毫、何处写黄图。
说与游人记得,羽觞泛也应无。
生绡画出江南梦,而今果饶归兴。
绿拗盈阶,红尖照水,徬佛图中风景。烟霏雪凝。
看水色茶香,故山都胜。
只是风前,鬓丝换却旧时影。
相看共有茶癖,记轻风细雨,催唤烟艇。
秘色窑边,长生瓢畔,细和昌黎石鼎。头网八饼。
怕题起前尘,便劳追省。悟到无言,听流云出岭。
绿随青瞳,好眉华发,八公推尔年尊。
膝下公沙龙子,一一多孙。
一百春秋又五,奇龄好,天与东园。
东方妾,大小鸳鸯。蚌胎新产珠媛。
凝脂滑肤作枕,与辟寒燕玉,日夜春温。
玉女明星浆水,两乳相喷。
不使张苍齿落,多饮取、孩笑同喧。
茶枝杖,扶过花村,寿星人喜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