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宵忘在病,披衣睇月辉。
铮铮匣中铁,寒光交青帏。
鲸鲵百丈强,盍往奋一挥。
否否且宁卧,意广百年微。
中宵忘在病,披衣睇月辉。
铮铮匣中铁,寒光交青帏。
鲸鲵百丈强,盍往奋一挥。
否否且宁卧,意广百年微。
这首诗名为《杂诗二十二首(其十)》,由明代诗人曹于汴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深夜病中,披衣望月的情景,通过月光、剑光和鲸鲵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壮志与无奈。
首句“中宵忘在病”,点明时间是深夜,诗人已忘记自己身患疾病,全身心沉浸在夜色之中。接着“披衣睇月辉”描述诗人披衣而起,凝视着月光洒满大地的景象,表现出一种超脱病痛的精神状态。
“铮铮匣中铁,寒光交青帏”两句,以剑匣中的剑光与青色帷幕上的寒光相互交织,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激情与冷静,既渴望像宝剑一样锋利地展现自我,又保持着冷静的思考。
“鲸鲵百丈强,盍往奋一挥”运用了鲸鲵(大鱼)的比喻,表达诗人虽面对强大的困难或挑战,仍怀揣着一展宏图的决心,希望像挥剑斩鲸一样,勇往直前。
“否否且宁卧,意广百年微”则展现了诗人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他意识到面对现实的无力感,选择暂时放下,静静地躺着;另一方面,他的心胸广阔,对未来的希望并未因此而消减,即使只是微小的希望,也足以支撑他继续前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憧憬。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