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莲池水即沧浪,白石冈云接草堂。
竹合凤箫难起调,树留虫篆不成行。
百原泉上风神远,五老峰前梦寐长。
万卷相看才数画,漫劳书客问芸香。
金莲池水即沧浪,白石冈云接草堂。
竹合凤箫难起调,树留虫篆不成行。
百原泉上风神远,五老峰前梦寐长。
万卷相看才数画,漫劳书客问芸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金莲池水即沧浪,白石冈云接草堂”以“金莲池水”和“白石冈云”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接着,“竹合凤箫难起调,树留虫篆不成行”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竹子仿佛在演奏凤箫之音,但又难以成曲;树木上的虫迹似乎在书写文字,却不成篇章,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界的生机与诗意的不可捉摸。
“百原泉上风神远,五老峰前梦寐长”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的感受,百原泉边的微风带着远方的神秘,五老峰前的梦境则悠长而深邃。最后,“万卷相看才数画,漫劳书客问芸香”以书卷与画作的对比,暗示了知识与艺术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表达了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不需过多的物质或知识堆砌,一卷书、一幅画就足以让人沉醉其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现实、追求精神自由与和谐共生的哲学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云母裁成,春冰碾就,裹住葱尖。
忆绿窗人静,兰汤悄试,银屏风细,绛腊轻弹。
爱染仙葩,偶挑香粉,点上些儿玳瑁斑。
支颐久,有一痕钩影,斜印腮间。摘花清露微沾。
剖绣线、双虹挂月边。
把霓裳悄拍,代它象板,藕丝自雪,掐个连环。
未断先愁,将修更惜,女伴灯前比并看。
销魂处,向紫荆花上,故逞纤纤。
明湖千万顷,正春晓、镜奁张。
看日脚烟浮,鱼天涨碧,鸥梦迷香。横塘。
钿车绣幄,趁流苏髻子郁金裳。
空翠遥分鬓影,乱红低飐钗梁。垂杨。嫩绿回黄。
开燕剪、弄莺簧。认第三桥外,花骢惯识,酒市深藏。
匆忙。画船去也,渐钟催暝色入斜阳。
银钥重关乍掩,半山皓月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