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捲琅玕轴,椰开孔雀屏。
云笺呈缟素,水彩抹丹青。
补景千章树,填空一点星。
是谁垂妙象,欲我悟虚灵?
蕉捲琅玕轴,椰开孔雀屏。
云笺呈缟素,水彩抹丹青。
补景千章树,填空一点星。
是谁垂妙象,欲我悟虚灵?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景致,充满了禅意与哲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界的元素,如芭蕉、竹子、椰子、孔雀屏、云笺、水彩等,来构建一幅生动的画面。芭蕉卷起如同琅玕轴,椰子裂开仿佛孔雀屏,云笺呈现洁白如素,水彩涂抹出鲜艳的丹青。这些自然景象被诗人赋予了生命,仿佛是大自然的画师,精心补绘着千章树木,填满夜空中的一点星光。
“补景千章树,填空一点星”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丰富与细腻,更蕴含了对宇宙万物和谐共生的赞美。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引导读者去感悟自然界的奥秘与生命的真谛,似乎在暗示着,正是这无尽的自然之美,激发了人们对于宇宙本质的探索与理解。
最后一句“是谁垂妙象,欲我悟虚灵?”则将诗的意境推向了哲学的高度。诗人似乎在问,是何人创造了如此美妙的景象,又为何要引导我们去领悟那深藏于自然之中的虚灵(即宇宙的本源或精神)。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叹,更是对生命意义和宇宙真理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宇宙奥秘的向往与探索。
华堂素壁翻云涛,阴阳离合光欲摇。
美人涓涓踏秋水,轻裾缟袂随风飘。
谁将当日洛神赋,移上八尺冰丝绡。
铅华剥落蚀光彩,独有神气无由凋。
修眉联娟静不妖,明珠缀体云髻高。
侍儿结束红抹额,右荫桂旗左采旄。
仙姿落落屏凡想,漫疑解偑潜相邀。
忆昔陈思感所遭,骨肉猜忌情郁陶。
美人香草托深眷,遣辞命意同《离骚》。
画时深识赋中理,笔墨能与精灵交。
凌波微步杳何处,纵有丰隆不可招。
长日焚香荐桂椒,仿佛税驾来蘅皋。
昨宵凉雨。舞馋蛟乱叶,激成凄楚。
何况是、衰柳旗亭,绾皂帽青衫,一鞭回去。
未酣邯郸,且莫付、龟兹小部。
向濠梁、暂赋依刘,曾记征衣着处。狗屠共谁问否。
惜李郎才调,神伤卫虎。
到官阁、醉染隃麋,谩劈阮吹箫,辟寒避暑。
閒话莼鲈,又牵惹、离愁如絮。
待看花、宴吃红绫,去天尺五。
启离筵,与秋同饯,西园冠盖如绮。
岿然又见灵光叟,纱帽隐囊来止。歌自倚。
祇一种深情,深比鸳湖水。风流老辈。
看白发传杯,红腔选韵,不饮也须醉。
书生习,自揣难谐时世。一言公最知己。
生平俯仰期无忝,虚誉那争循吏。今去矣。
愁满目哀鸿,未了临歧事。苍生有泪。
望休沐馀閒,仙因佛果,分惠及桑梓。
似仙源、桃花零乱,武陵一棹重驻。
玉堂铃索花砖日,旧是先生游处。愁如絮。
消受尽、五湖烟月三湘雨。君恩再许。
教领袖词流,双椽烛底,洒翰继迁固。
喜不改,张绪当年风度。柳弧依旧悬户。
交疏月转传筹饮,坠遍玉河红露。支机浦。
早看取、七香车上山眉妩。离情休诉。
只此恨重偿,双纹簟展,肯放早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