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馆空山里,林泉象外幽。
淡云初霁雨,红叶早惊秋。
路转山藏屋,桥危岸倚舟。
直疑人境异,便欲问丹丘。
野馆空山里,林泉象外幽。
淡云初霁雨,红叶早惊秋。
路转山藏屋,桥危岸倚舟。
直疑人境异,便欲问丹丘。
这首明代鲁渊的《题马文璧秋山图为卢仲章赋》描绘了一幅深山野馆的秋日景象。首句“野馆空山里”展现了地点的偏远与静谧,"空山"二字渲染出一种空灵而寂寥的氛围。接下来的“林泉象外幽”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幽和超凡脱俗,仿佛自然之美超越了寻常的视觉体验。
“淡云初霁雨”描绘的是雨后天晴的清新景象,"淡云"与"初霁"让人感受到雨后的宁静与天空的纯净。"红叶早惊秋"则点出季节转换,虽未见浓重秋意,但红叶已透露出秋天的来临,富有诗意。
“路转山藏屋”描绘了山路曲折,隐匿于山间的房屋,给人以探寻的期待。"桥危岸倚舟"则写出一条小桥横跨溪流,岸边停泊着舟船,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最后两句“直疑人境异,便欲问丹丘”表达了诗人对这如画景色的惊叹,仿佛误入仙境,不由得想要追寻那传说中的仙人居所——丹丘。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自然韵味的秋日画卷中。
相对怜孤石,由来出四溟。
一峰支瘦骨,千穴见奇形。
空洞含天趣,巉岩毓地灵。
鳌移愁重负,龙擘带馀腥。
巧断惭群匠,神鞭谢六丁。
晴云时吐白,阴藓间书青。
花木恢馀地,琴书列广庭。
愿言题琬琰,珍重列图经。
高楼别起东山麓,嵯峨下瞰秋池绿。
水光山色映疏帘,空翠满楼如可掬。
楼中美人丞相孙,胸盘太极探天根。
惯抱金樽醉明月,时将玉笛呼流云。
面面锦屏开叠嶂,掩映浮岚千万状。
云雾轩窗十二阑,蜃气疑逢瀛海上。
清风六合生衣襟,冰壶不受红尘侵。
丹梯倚天一千丈,未许俗客轻登临。
慕陶先生凤岩老,题品雄词出天藻。
至今黄鹤擅芳名,太白从来让崔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