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根欣得地,茂叶想参天。
老匪仙方驻,名因圣植传。
肉蒲今岂在,散木信虚焉。
见说荣枯屡,宛看左右缠。
不栖凡鸟雀,常拂瑞云烟。
远谢大椿树,春秋徒八千。
灵根欣得地,茂叶想参天。
老匪仙方驻,名因圣植传。
肉蒲今岂在,散木信虚焉。
见说荣枯屡,宛看左右缠。
不栖凡鸟雀,常拂瑞云烟。
远谢大椿树,春秋徒八千。
此诗描绘了一株手植桧树的生长与命运,充满了哲理意味和自然之美的赞颂。开篇“灵根欣得地,茂叶想参天”,以欣喜之情描绘了桧树扎根大地,枝叶茂盛,仿佛要直插云霄的景象,展现出桧树生命力的旺盛与勃勃生机。
接着,“老匪仙方驻,名因圣植传”两句,借桧树之名,暗示其非凡之处,不仅因其年岁久远,更因其与圣人有关联而闻名遐迩,隐含着对桧树独特地位的肯定与赞美。
“肉蒲今岂在,散木信虚焉”则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桧树过去与现在的思考,肉蒲可能已不在,但桧树作为“散木”的身份却真实存在,强调了桧树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见说荣枯屡,宛看左右缠”描绘了桧树经历的岁月更迭,荣华与衰败交替,但其坚韧的生命力依旧顽强,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围绕着它,形成了一种和谐共生的自然景观。
“不栖凡鸟雀,常拂瑞云烟”进一步展现了桧树的高洁与超凡脱俗,它不为世俗所扰,而是与祥云瑞气相伴,象征着高尚的品德和超凡的境界。
最后,“远谢大椿树,春秋徒八千”将桧树与传说中的长寿树大椿树进行对比,表达了桧树虽非长寿之最,但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和精神内涵,使其在时间的长河中依然熠熠生辉,值得人们长久铭记与敬仰。
整首诗通过对一棵桧树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也蕴含了对生命、时间、价值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生命意义的独到见解。
仄径崩且危,丛岩耸复垂。
石藤多卷节,水树绕蟠枝。
海中昔自重,江上今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