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甲第隐笙歌,桥北桥南画傍多。
尽说升平风雨好,年年月底拜山河。
云间甲第隐笙歌,桥北桥南画傍多。
尽说升平风雨好,年年月底拜山河。
这首《江南曲》由明代诗人石宝所作,描绘了江南地区的繁华景象与百姓对太平盛世的喜悦之情。
首句“云间甲第隐笙歌”,以“云间”二字营造出一种高远、缥缈的氛围,暗示着贵族府邸的奢华与隐秘。接着,“甲第”点明了这些府邸的尊贵地位,“隐笙歌”则通过隐约的音乐声,形象地展现了贵族们享受生活的场景。
第二句“桥北桥南画傍多”,将视角转向市井,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繁荣景象。桥北桥南,不仅指地理位置,也象征着商业活动的密集与繁华。此处的“画傍多”,既可理解为沿河两岸装饰精美的画面,也可解读为人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体现了江南人民富足的生活状态。
第三句“尽说升平风雨好”,直接表达了人们对当前社会环境的赞美。在古代,“升平”常用来形容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时期。“风雨”在此处并非实指自然现象,而是比喻社会环境的动荡或变化。这句话强调了人们认为当前的社会环境如同和煦的春风,让人心生欢喜。
最后一句“年年月底拜山河”,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的“拜山河”是一种对国家的敬仰和感恩之情的表达,意味着百姓每年都会在特定的日子向国家表达忠诚与感激。这不仅体现了对国家的深厚情感,也反映了人们对太平盛世的珍惜与期待。
综上所述,《江南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明代江南地区的繁荣景象和百姓对太平盛世的喜悦之情,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与人文关怀的佳作。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