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士无时不爱山,却嫌庭户少巑岏。
何年劫火留遗断,便作北高峰下看。
旷士无时不爱山,却嫌庭户少巑岏。
何年劫火留遗断,便作北高峰下看。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欣赏。首句"旷士无时不爱山",直接表明了诗人作为一位胸怀开阔之人,对山的喜爱是随时随地的,无法割舍。接着,诗人说"却嫌庭户少巑岏",暗示他觉得眼前的庭院景色虽然优美,但还是比不上真正的山峦峻岭的雄奇。
后两句"何年劫火留遗断,便作北高峰下看"则富有想象和历史感。诗人设想,这些看似残缺的山石,可能是历经劫难(如火灾)后留下的遗迹,即使如此,他依然能从中感受到北高峰的壮丽,仿佛置身于那崇山峻岭之中。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也寓含了他对人生沧桑和历史变迁的感慨。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借景抒怀,表达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敬仰的诗篇。
高堂有旨酒,列坐有嘉客。
相逢燕赵徒,携我酌春夕。
香雾蒙玉壶,飞花落瑶席。
狼籍驼蹄羹,照座浓琥珀。
美人红罗襦,微微送廊芗泽。
酒酣闻浩歌,歌声惨不怪。
劝客尽此觞,光阴如电激。
今日清镜颜,明日青山魄。
百年不可知,须为目前惜。
四座感此言,举觞更浮白。
乐哉此夕饮,髡亦能一石。
木樨晚花香有无,鬓丝禅榻清秋徂。
残月在门僧在竹,竹里琴声出茅屋。
须臾众山喧鸟哢,雾洗千峰削寒玉。
磐陀日出天地红,海水飞挂扶桑东。
阴潭影倒龙蛇壁,古殿棱戛琅珰风。
上山下山白云中,手挹沆瀣超鸿濛,他年有客来访我,赤城瀑布天台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