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题佛智忠禅师实庵·其一》
《寄题佛智忠禅师实庵·其一》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皴皮槁项换儿童,依旧恒河见性同。

作茧蚕宁长恋叶,蜕形蝉待别嘶风。

双趺可逐茶毗尽,只履谁知窣堵空。

设土馒头诳人眼,新罗鹞子过天东。

(0)
翻译
皮肤干裂的老者换来了儿童,恒河的特性依然不变。
蚕儿作茧自缚,岂会长久眷恋树叶?蝉儿蜕变,等待着告别风声。
双脚轻盈如能追随茶毗禅定,一只草鞋谁能知晓它曾空无一物。
堆起的小土堆欺骗了人们的视线,新罗的鹞鹰飞越天际东方。
注释
皴皮:形容皮肤因干燥而开裂。
槁项:形容颈部干枯,形容老态。
恒河:印度著名的河流,象征永恒。
性同:指本质或特性相同。
作茧:比喻陷入困境或自我束缚。
蜕形:蜕变形态,这里指蝉的脱壳过程。
茶毗:佛教修行的一种方式,静坐冥想。
窣堵空:佛教术语,意为空无、虚无。
馒头:这里指小土堆,比喻不实的事物。
新罗鹞子:新罗国的鹞鹰,可能象征远方的来客或异域的事物。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寄题佛智忠禅师实庵(其一)》。诗中充满了深厚的禅意和对自然界的观察。

"皴皮槁项换儿童,依旧恒河见性同。"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生命轮回的景象,其中“皴皮”指的是皮肤的老化,“槁项”则是颈部的枯萎,这两者交替,如同儿童时期的无忧无虑最终也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而恒河,通常象征着不变的真理,在这里则见证了生命的本性和禅宗中常说的“性同”。

"作茧蚕宁长恋叶,蜕形蝉待别嘶风。" 这两句通过对昆虫生命周期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对于自然界的顺应和放弃。在这里,蚕宝宝紧紧依附在它所爱的叶子上,而蝉则等待着蜕变成新的形式,迎接即将到来的风。

"双趺可逐茶毗尽, 只履谁知窣堵空。" 这两句诗通过对脚步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意境。“双趺”指的是禅者的双足,“茶毗”则是一种禅宗中的静坐方式。在这里,诗人似乎在询问:谁能真正理解那种通过修行达到内心空寂的状态?

"设土馒头诳人眼,新罗鹞子过天东。" 这两句则是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描绘和比喻。“设土馒头”可能指的是一种用泥土堆积成的小屋,而“诳人眼”则暗示着这种表象背后的真实意义往往被世人所忽略。后一句中的“新罗鹞子”,即是指鹞鹰的幼鸟,它们在天空中自由飞翔,显示出一种超脱尘世、遨游四海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禅宗修行生活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物质欲望、追求精神解脱的主题。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题周子洁募葬徐俟斋启卷子

昭法死空山,其志诚皎洁。

毕生绝交游,仅得全名节。

世士不能穷,无论蓄内热。

小人偶作缘,宛转缁已涅。

置身清浊间,时名那可窃。

吾党二三子,内讼庶不屑。

(0)

答鸿鹭汀同年·其三

文孙十岁摹周鼓,日课偏旁授《说文》。

娱老知君定忘老,鹤雏渐长欲淩云。

(0)

丁衡甫中丞属题张力臣符山堂图卷·其二

古称朋友以义合,义绝深悲道已孤。

扫地名流今日尽,莫将故旧误吾徒。

(0)

程白葭属题精忠柏断片图

世方憎忠义,君胡表此柏?

移之至岳坟,终古配毅魄。

吁嗟墓中士,涅背字历历。

苌叔苦违天,天倾血成碧。

(0)

续海藏楼杂诗·其八

之官而北上,留京而南归。

屈曲使投閒,天欤非人为。

功名与节义,时论方背驰。

名教已扫地,何人能维持?

指心许苍天,一老乃慭遗。

徐行万马中,舍我噫其谁?

(0)

韬楼属题济南十二图·其八汇波观稼

人事堪胜天,有术在因地。

立国莫如农,为君言水利。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彭孙贻 白居易 赵蕃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