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木蠹必多,虚舟怒应寡。
圣贤且患名,造物不相假。
广川三策人,洛阳少年者。
谁出江都亭,竟问长沙舍。
酣酒岂能庄,割肉似非雅。
且容东方生,陆沉在金马。
香木蠹必多,虚舟怒应寡。
圣贤且患名,造物不相假。
广川三策人,洛阳少年者。
谁出江都亭,竟问长沙舍。
酣酒岂能庄,割肉似非雅。
且容东方生,陆沉在金马。
此诗《杂诗六首(其三)》由明代诗人欧大任所作。诗中以“香木蠹必多,虚舟怒应寡”开篇,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香木”比作名声显赫之人,“蠹”则象征着嫉妒与破坏的力量,暗示了名声越大,遭人嫉妒破坏的可能性也越大。“虚舟”则比喻空有其表而无实质力量的事物,其“怒应寡”则表明这类事物在面对真正挑战时往往无力应对。
接着,“圣贤且患名,造物不相假”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名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圣贤虽追求道德与智慧,但名声却可能成为他们难以承受之重,而自然法则并不总是给予他们应有的理解与支持。这种对名望的讽刺,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广川三策人,洛阳少年者”两句描绘了一幅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画面,通过对比广川的智者与洛阳的年轻才俊,表达了对人才成长环境的思考。而“谁出江都亭,竟问长沙舍”则通过地点的转换,隐喻了不同环境下人才的命运与选择。
最后,“酣酒岂能庄,割肉似非雅。且容东方生,陆沉在金马。”这四句诗以饮酒和割肉为喻,强调了行为与形象的重要性。通过“东方生”的典故,即指汉代文学家东方朔,他在金马门任职,以诙谐机智著称,这里借以表达对才华与风度并存的肯定。同时,“陆沉在金马”也暗含了即使身处高位,仍需保持谦逊与智慧,避免因权力而迷失本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名望、人才、行为与形象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细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