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窗吾伊罢,风薄清昼永。
陈编几废兴,适笑心自领。
青精饭何味,车笠沸尘境。
伫立共幽怀,虚檐疏竹影。
晴窗吾伊罢,风薄清昼永。
陈编几废兴,适笑心自领。
青精饭何味,车笠沸尘境。
伫立共幽怀,虚檐疏竹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午后在斋中静坐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对外界事物的淡然态度。
首句“晴窗吾伊罢”,以晴朗的窗户为背景,暗示了诗人暂时放下日常事务,寻求内心的一片宁静。接着,“风薄清昼永”描绘了微风轻拂,使得漫长的白日也显得清新宜人,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
“陈编几废兴,适笑心自领”两句,诗人翻阅旧书,时而停下,时而微笑,表现出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感。这里的“适笑”不仅指自然的笑声,更蕴含了对生活琐事的轻松看待,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豁达。
“青精饭何味,车笠沸尘境”则通过对比,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青精饭,古代的一种素食,象征着高洁与清雅;而“车笠沸尘境”则形象地描绘了外界的繁忙与纷扰。这一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最后,“伫立共幽怀,虚檐疏竹影”两句,诗人伫立窗前,凝视着窗外的竹影,与自己的幽思融为一体。虚檐,指的是空旷的屋檐,这里用来形容诗人的心境,仿佛与外界隔绝,只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疏竹影,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午后静坐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生活、自然和内心的深刻感悟,充满了哲理意味和审美情趣。
秋镫耿遥夜,下帘听疏雨。
一卷《放翁集》,古秀照眉宇。
平易似香山,忠爱匹老杜。
石湖帅两川,先生居幕府。
雪中草军书,下笔龙蛇舞。
宝鸡达长安,旦暮可立取。
奈何小朝廷,甘作湖山主。
坐令龟堂诗,苦语泣肺腑。
晚境封渭南,渭南渺何处。
九州几时同,寸心千载许。
馀情狎花草,亦与《离骚》伍。
大雅逝不作,遗编亘今古。
久读忘睡眠,远寺动残鼓。
西湖幽绝处,人迹罕经行。
古木四围合,野禽三两声。
孤山终不俗,处士旧留名。
欲荐寒泉菊,高风同借宿招提境,吟诗静夜分。
月光初地见,花气后台闻。
何处晓钟动,满城香钵熏。
山僧绝供亿,欹枕卧看云。
水鸟飞何处,苍茫云满湖。
《棹歌》有遗响,不见小长芦。
浦溆仍烟雨,楼台似画图。
家风在严濑,能把钓竿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