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初行祀灶方,祠官宫女俨分行。
石阑井井通金殿,金盖童童出画墙。
但见扰龙呼作相,未闻骑鹤拜为郎。
祇今松柏缘原庙,时接云軿下大荒。
武帝初行祀灶方,祠官宫女俨分行。
石阑井井通金殿,金盖童童出画墙。
但见扰龙呼作相,未闻骑鹤拜为郎。
祇今松柏缘原庙,时接云軿下大荒。
这首元代诗人范梈的《寿宫》,描绘了古代祭祀场景的庄严与神秘。开篇“武帝初行祀灶方”,以武帝祭祀灶神的仪式起笔,营造出一种神圣的氛围。接着,“祠官宫女俨分行”一句,生动展现了参与祭祀活动的人员整齐排列的壮观景象。
“石阑井井通金殿,金盖童童出画墙”两句,通过“石阑”、“金殿”、“金盖”等意象,将祭祀场所的豪华与庄重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通”和“出”的动词运用,使得画面具有动态感,仿佛能感受到仪式进行时的庄严肃穆。
“但见扰龙呼作相,未闻骑鹤拜为郎”两句,通过“扰龙”与“骑鹤”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对祭祀仪式的描述,同时也暗示了权力与神仙之间的联系,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最后,“祇今松柏缘原庙,时接云軿下大荒”两句,将视线从人间的祭祀场所转向自然界的永恒,通过“松柏”与“云軿”的形象,表达了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以及对祭祀活动超越世俗的意义的探讨。
整体而言,《寿宫》不仅描绘了古代祭祀仪式的宏大场面,还蕴含了对权力、生命、自然与超自然力量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白蘋影里,向何人可话,平生心素。
月魄冰魂凝结就,犹薄湘妃洛女。
吴沼芙蓉,陈陂菡萏,散入玄珠浦。
采花蜂蝶,雾深都忘归去。
堪笑并蒂霞冠,双头酡脸,只为多情苦。
空遣隔江游冶子,撩乱心飞目注。
同出泥涂,独标玉质,不是曼陀雨。
风清露冷,有人长自迟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