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劳韧叟卜居涞水赋诗留别次韵奉和》
《劳韧叟卜居涞水赋诗留别次韵奉和》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梦梦此醉视穹苍,去雁冲寒别旧行。

忍见衣冠同一劫,得安耕钓即吾乡。

相知兰臭宁伤晚,未死葵心总向阳。

终就岩泉分勺饮,不须清浊问沧浪。

(0)
鉴赏

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首联“梦梦此醉视穹苍,去雁冲寒别旧行”,以梦境般的视角描绘了雁群在寒冷中离别前行的情景,隐喻着人生的漂泊与离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敏感与欣赏。

颔联“忍见衣冠同一劫,得安耕钓即吾乡”,通过对比“衣冠”与“耕钓”的不同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动荡、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里,“衣冠”象征着世俗的束缚与追求,而“耕钓”则代表了一种自由自在、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颈联“相知兰臭宁伤晚,未死葵心总向阳”,运用了“兰臭”与“葵心”的典故,前者比喻友情的深厚与珍贵,后者则象征着忠诚与向上的精神。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真挚友谊的珍视,即使在生命的晚期也不愿失去;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积极向上、永不放弃的精神追求。

尾联“终就岩泉分勺饮,不须清浊问沧浪”,以岩泉之水为喻,暗示了诗人对淡泊名利、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的追求。这里的“清浊”既指水质的纯净与浑浊,也暗含了对世间事物善恶、是非的辨析。诗人认为,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保持内心的纯净与正直,顺应自然规律,才是真正的智慧与幸福所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社会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明月五更船

桃华三月水,明月五更船。

迟缆丝晨照,衔山未忍还。

近岸幽扉对,绿林闭晓烟。

流莺枝上语,无端出可怜。

(0)

癸未书事·其一

好诵庄周六月篇,及时千里尚迎贤。

既归周勃安知狱,自汗萧何贱买田。

辽蓟干戈驱北塞,荆襄寇盗动南天。

请缨多士王师合,定拟珠厓不弃捐。

(0)

客宝安将归五羊留别李定夫二首·其二

图山叠水谱烟云,泼墨时描对我君。

今日烟云山水阔,画图一幅却中分。

(0)

春园十首·其十

吴绫裁作道书装,砚石瓶花列半床。

近日片肠清冷甚,信饶春兴入诗囊。

(0)

柳絮三者客舍晚坐走笔题歌者扇·其一

落袖红知白,沾池重更轻。

隔堤斜日澹,织月较分明。

(0)

游端州七星岩

轻舟寻遍七星遐,恍惚乘来博望槎。

入洞有时容竹杖,沾衣何处落桃花。

炉烟直出层宵迥,石气横吹别窦遐。

不是鸟饥群下食,更难深觅道人家。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