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诵庄周六月篇,及时千里尚迎贤。
既归周勃安知狱,自汗萧何贱买田。
辽蓟干戈驱北塞,荆襄寇盗动南天。
请缨多士王师合,定拟珠厓不弃捐。
好诵庄周六月篇,及时千里尚迎贤。
既归周勃安知狱,自汗萧何贱买田。
辽蓟干戈驱北塞,荆襄寇盗动南天。
请缨多士王师合,定拟珠厓不弃捐。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首句“好诵庄周六月篇”,表明诗人喜爱阅读古代典籍,对先贤的思想有着浓厚的兴趣。接着,“及时千里尚迎贤”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才的渴望与尊重,认为即使在千里之外,也应积极寻求贤才。
“既归周勃安知狱,自汗萧何贱买田”两句,运用了历史典故,赞扬了周勃和萧何两位历史人物的智慧与功绩。周勃归乡后,不仅没有陷入牢狱之灾,反而得到了百姓的爱戴;而萧何以低价购得田产,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和政治手腕。这两句通过对比,凸显了诗人的价值判断和对历史人物的深刻认识。
“辽蓟干戈驱北塞,荆襄寇盗动南天”描绘了边疆与南方的动荡局势,反映了诗人对国家边防安全的关注。辽蓟之地的战事频繁,北塞被战火所扰;荆襄地区则因寇盗活动而动荡不安。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稳定与和平的深切忧虑。
最后,“请缨多士王师合,定拟珠厓不弃捐”表达了诗人对于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敌的决心。请缨多士,意味着号召众人齐心协力,共同参与王师的行动。定拟珠厓不弃捐,则表明了诗人对于收复失地、维护领土完整的坚定信念。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严陵台畔,枕清江、仙府□重金碧。
玉轴牙签三万卷,环列人间东壁。
名世高风,□遵遗训,继踵皆豪逸。
联翩簪组,满门辉映金璧。
谈笑稳步青霄,扶摇九万里,垂天横翼。
大*高牙三授钺,凛凛威行南国。
月满三山,春回八部,宴寝凝香席。
祈公难老,凤池长醉春色。
金神按节,先下弦、一夕分明秋色。
银汉光浮天绀滑,星彩遥瞻南极。
阿母分桃,桂娥馈药,称庆于今夕。
解颜微笑,卷帘初识姑射。
**沆瀣横空,待高承仙掌,□调精液。
金鼎丸光十丈,一咽龟龄千亿。
绿发堂中,彩衣庭下,瑞绕仙□宅。
机云欢舞,雅歌声动瑶席。
一年好处,是西风、乡出东篱寒菊。
蝶舞蜂狂谁便道,今夕清香不足。
令尹风流,年年春事,小雨一犁新绿。
园扉人静,抱琴时弄幽独。
闻道野老相呼,幽寻仙洞,乞与长生*。
鹤发单颜须待得,王母蟠桃初熟。
只恐相将,日边催去,凤沼鸣环玉。
娉婷一笑,为渠且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