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暮轻云似缕披,倚楹瞻望每依迟。
何堪破腊萦怀后,更值当春举趾时。
自古重民农并重,于今宜雨雪仍宜。
韶光遇闰还能待,漫虑香山少傅诗。
朝暮轻云似缕披,倚楹瞻望每依迟。
何堪破腊萦怀后,更值当春举趾时。
自古重民农并重,于今宜雨雪仍宜。
韶光遇闰还能待,漫虑香山少傅诗。
此诗《即事》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描绘了自然景象与人事变迁的细腻情感。首句“朝暮轻云似缕披”以轻柔的笔触勾勒出清晨或傍晚时分,轻盈的云朵如同细丝般飘浮在天空,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接着,“倚楹瞻望每依迟”则通过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展现了主人公在窗边眺望远方时的沉思与期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何堪破腊萦怀后,更值当春举趾时。”这两句承上启下,表达了季节变换给人心灵带来的复杂感受。破腊之后,春天即将到来,但这种转变往往伴随着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引发内心的波动。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更迭与个人情感相融合,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生活哲理。
“自古重民农并重,于今宜雨雪仍宜。”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强调了农业与民生的重要性,并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自然界的规律(如雨雪)对于人类社会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这不仅是对古代农耕文明的颂扬,也是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与顺应。
最后,“韶光遇闰还能待,漫虑香山少傅诗。”诗人以“闰年”的概念,巧妙地将时间的循环性与诗歌创作的持久性联系起来,暗示即使时间流转,美好的事物与真挚的情感依然值得等待与追寻。同时,引用“香山少傅诗”,可能暗指白居易的诗句,进一步强化了时间与艺术创作之间永恒不变的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时间的独特感悟,充满了哲理意味和人文关怀。
几岁疮痍近息兵,经营方喜得时英。
从来汉粟劳飞挽,当使秦人自战耕。
道左旌旗诸将列,马前弓◇六蕃迎。
知君材力多闲暇,剩听阳关醉後声。
东合三朝多大事,营丘二载足闲辞。
近诗留作归荣集,何日归田自集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