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个是百尺竿头,进一步则有象,退一步则无踪。
进退全机变,从衡振祖风。都在南山掌握中。
者个是百尺竿头,进一步则有象,退一步则无踪。
进退全机变,从衡振祖风。都在南山掌握中。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如净所作的《偈颂十八首》中的第九首。它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个哲理情境:站在百尺竿头,意味着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如果继续前进,会有更深刻的领悟和成就("进一步则有象"),但如果后退,则会失去这种境界,变得无迹可寻("退一步则无踪")。这里的"进退全机变",强调了灵活应对、智慧选择的重要性,而"从衡振祖风"则是提倡遵循传统智慧,但又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最后,诗人以"都在南山掌握中"收尾,暗示这种智慧和平衡掌控在个人内心的南山(可能象征内心宁静或智慧的源泉)之中。
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禅意,表达了修行者对于进退之间微妙平衡的追求,以及对内在智慧的崇尚。
如麻密雨不收脚,妒花恶风常打头。
那无一日好天气,只有千山供客愁。
垂杨未系金袅娜,隔叶倦听黄栗留。
南坡是处堪欣赏,把酒还曾酹我不。
怪底今宵眼界宽,银潢不动蘸金盘。
未应天上追时好,无奈人间别样看。
酒盏飘零惊鹤唳,笛声哀怨起龙蟠。
经年不复南楼梦,且作三人取次欢。
郭中爱青山,推窗纳青碧。
不见山中人,白云自堆积。
登睇廓悠悠,此眼亦已窄。
但见寰中尘,不见尘中客。
相去讵几许,恍若万里隔。
日暮攀崔嵬,泫然感畴昔。
蜀道无人行,嵩山绝蹄迹。
岂无九回肠,安得双飞翮。
倾我百壶酒,抚此千丈石。
不知蜡屐翁,著得几量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