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白华躬,庐居洞壑中。
泪枯何代柏,声乱一林风。
紫极心长贯,黄泉梦故通。
寄声乌鸟道,移孝事无穷。
皎皎白华躬,庐居洞壑中。
泪枯何代柏,声乱一林风。
紫极心长贯,黄泉梦故通。
寄声乌鸟道,移孝事无穷。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的生活与心境,充满了深沉的哲理和对自然的感悟。首先,“皎皎白华躬,庐居洞壑中”两句,以“皎皎白华”象征高洁的品质,而“庐居洞壑中”则描绘了隐士远离尘嚣、隐匿于幽静山洞中的生活状态,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之美。
接着,“泪枯何代柏,声乱一林风”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泪枯”与“柏树”相联系,暗示了隐士内心的悲凉与坚韧,同时也通过“声乱一林风”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两者形成对比,凸显了隐士在自然与内心世界的对话。
“紫极心长贯,黄泉梦故通”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隐士对宇宙真理的追求和对生死轮回的理解,紫极代表了至高无上的宇宙真理,黄泉则是生命的归宿,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最后,“寄声乌鸟道,移孝事无穷”一句,借乌鸟之口传达了对隐士高尚品德的赞颂,同时也表达了对孝道的推崇,认为孝行应当超越有限的生命,成为永恒的美德。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和道德的独到见解。
兴国虽僻远,先贤昔所治。
有宋程太中,遗泽常在兹。
二子随侍宦,义方训书诗。
猗欤周元公,天挺贤哲姿。
大道晦复明,元气淳化漓。
平生悬冰鉴,一见深相知。
授受斯有托,继绝百世师。
至今过化地,濂洛留专祠。
何公任兴创,岁久日月驰。
荒废行复理,终当还旧规。
嗟我重谒拜,荐芳酒盈卮。
高山频仰止,悠悠起遐思。
翠丝风剪绿杨稀。缬锦霜凋红叶飞。
金钱露染黄花缀,正龙山佳会,集望庭闱。
无限伤悲。任泪雨,缘腮落,将愁山,着意推。
盼佳期,何日南归。盼佳期,何日南归。
水远山遥,目断神驰。
齧指情深,趋庭训切,戏綵心违。
寄信息、难凭锦鲤,对茱萸、慵泛金杯。暮景休催。
壮志难摧。仰望皇恩,趋拜天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