丕显丕承王业昭,肇基景命大清朝。
那同鼎足分三国,可拟戎衣定一朝。
两白常趋石马汗,万青永护玉峰标。
元孙五世亲陈奠,僾忾声容未觉遥。
丕显丕承王业昭,肇基景命大清朝。
那同鼎足分三国,可拟戎衣定一朝。
两白常趋石马汗,万青永护玉峰标。
元孙五世亲陈奠,僾忾声容未觉遥。
这首诗是乾隆皇帝(弘历)对昭陵的拜谒之作,昭陵是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和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诗中以宏大的历史视角,赞美了清朝的开创之功,将清朝与三国鼎立的历史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先祖开创伟业的敬仰之情。
首句“丕显丕承王业昭”直接点明了主题,赞扬了先王的显赫功绩和继承者的伟大成就。接下来的“肇基景命大清朝”则进一步阐述了清朝建立之初的辉煌景象和神圣使命。
“那同鼎足分三国,可拟戎衣定一朝”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清朝与三国时期的复杂政治格局相比较,强调了清朝统一全国的壮举,如同古代三国时期英雄豪杰的戎装定局一般,展现了清朝统一中国的伟大历史意义。
“两白常趋石马汗,万青永护玉峰标”描绘了陵墓周围的景象,象征着后人对先祖的尊敬与纪念,两旁白色的石马象征着忠诚与守护,万青则代表了永恒的绿色,寓意着陵墓永远被青翠环绕,象征着对先祖的永久怀念。
最后,“元孙五世亲陈奠,僾忾声容未觉遥”表达了对先祖的深切怀念,即使时间流逝,子孙后代仍然亲自祭奠,先祖的声音和形象仿佛就在眼前,体现了对先祖的深厚情感和崇敬之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和对先祖的缅怀,展现了清朝开国之君的伟大功绩,以及后人对其深深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