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
植根阴崖侧,夙夜惧危颓。
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徊。
三光照八极,独不蒙余晖。
葩叶永雕瘁,凝露不暇晞。
百卉皆含荣,己独失时姿。
比我英芳发,鶗鴂鸣已衰。
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
植根阴崖侧,夙夜惧危颓。
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徊。
三光照八极,独不蒙余晖。
葩叶永雕瘁,凝露不暇晞。
百卉皆含荣,己独失时姿。
比我英芳发,鶗鴂鸣已衰。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凄凉的景象和深沉的情感。蕙草生长在荒凉的山北,没有依托,显得孤独而无助。它的根植于阴冷的崖侧,每到夜晚就担忧着可能发生的危险。寒冷的泉水渗透了它的根部,而凄厉的风总是在周围徘徊。即便是太阳、月亮和星辰照耀八方,它也独自一人无法沐浴到温暖的光辉。蕙草的叶子永远处于枯萎状态,凝结的露水没有时间晒干。周围的花卉都充满了生机,而它却失去了盛开时的姿色。诗中的比喻"比我英芳发,鶗鴂鸣已哀"更增添了一份悲凉,好像在感慨自己与众不同,甚至连鸟儿也为自己的凄凉鸣叫。
这首诗通过蕙草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周围世界的不满。它可能是在借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怀,或是通过这种写法来反映当时社会的某种现实。整体上,这是一首充满了哲思与感慨的咏叹之作。
奉诏还将母,南归乐未涯。
日明吴苑树,风引邵陵槎。
万里遥瞻阙,三湘近接家。
望滩怀孔雀,临洞识桃花。
寿祝青山永,书传碧海遐。
赵张前史艳,曾闵后人誇。
去值桑蚕老,迎看竹马斜。
却怜春别苦,飞絮满江沙。
碧落新移牒,玄津晚系槎。
天临北斗地,人住上清家。
树古金坛静,花深玉洞斜。
灵砂飞绛雪,仙醴注青霞。
缑岭音书密,函关道路遐。
月明苍鹤羽,风度紫鸾车。
几见桃成实,重闻海变沙。
瑶窗礼星后,閒坐读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