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旌开处瞬经年,昕夕叨陪愿执鞭。
鸣凤早传台省望,悬鱼争说使君贤。
盈囷好积千箱玉,珥笔曾携两袖烟。
治谱窃窥资学步,苔岑结契永无愆。
双旌开处瞬经年,昕夕叨陪愿执鞭。
鸣凤早传台省望,悬鱼争说使君贤。
盈囷好积千箱玉,珥笔曾携两袖烟。
治谱窃窥资学步,苔岑结契永无愆。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安颢为庆祝某位官员五十岁生日所作,表达了对这位官员德政的赞美与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典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首联“双旌开处瞬经年,昕夕叨陪愿执鞭”,以“双旌”象征官员的显赫地位,用“瞬经年”表达时间的流逝之快,同时流露出诗人作为下属对上级的恭敬与追随之心。“昕夕叨陪愿执鞭”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工作之余能有机会跟随并学习领导的意愿。
颔联“鸣凤早传台省望,悬鱼争说使君贤”,通过“鸣凤”和“悬鱼”的典故,赞誉官员早有声名远播,深受朝廷和民众的尊敬与推崇。其中,“鸣凤”常用来比喻才华出众的人,“悬鱼”则是指官员廉洁自律的美德,以此来赞扬官员的高尚品质。
颈联“盈囷好积千箱玉,珥笔曾携两袖烟”,进一步描绘了官员在治理地方时的卓越成就,以及个人的文采风流。这里“千箱玉”比喻丰富的财富或成果,“珥笔”和“两袖烟”则暗示了官员的文才和清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官员的多才多艺和高尚情操。
尾联“治谱窃窥资学步,苔岑结契永无愆”,表达了诗人对官员的钦佩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渴望学习和效仿之意。“治谱”指的是治理地方的规则或方法,“苔岑结契”则表示诗人与官员之间的深厚友谊将永远不变,不会有任何违背之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官员德行、才能和政绩的赞美,以及诗人对其的敬仰之情的表达,展现了清代文人对于理想政治人物的向往和追求。诗中巧妙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典故,语言典雅,情感真挚,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