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新兴杨明府内召》
《送新兴杨明府内召》全文
明 / 韩上桂   形式: 古风

杨公今世之奇才,手携剑匣芙蓉开。

一挥兕革无停滞,白日却走天边雷。

雷声震霹雳,公心贯金石。

万树桃花待雨妍,千寻帝阙翔金舄。

兴之为邑杂百蛮,胡为春锦绚斓斑。

任公并剪一割裂,顾见草木生姿颜。

即今入践司农职,万户苍生待食息。

但用先年蔽芾棠,何忧不覆千林翼。

余之良友有二黄,天闲飞黄总莫方。

大黄已跃天门去,惟馀小者尚傍徨。

此皆渥水神龙种,不与野马争腾骧。

公曾并回伯乐顾,一进一却庸何伤。

嗟予未获就公厩,见公倒屣惟恐后。

土木形骸本足嘲,况此镆铘久生绣。

公一摩之光怪露,万丈虹霓为公吐。

夜夜朝朝风雨声,欻然紫气冲云雾。

送公之行予无言,但向江头把绿荪。

大黄誓不忘国士,小黄岂负信陵恩。

丈夫报德应有在,委露输尘安足论。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韩上桂所作的《送新兴杨明府内召》。诗中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杨明府的才华横溢和高尚品德,以及他即将赴京任职时的情景。

诗的开头便以“杨公今世之奇才”点明主题,紧接着描述了杨明府手持宝剑,挥洒自如,仿佛能驱使自然之力,展现出其非凡的才能。接着,诗人通过“万树桃花待雨妍,千寻帝阙翔金舄”等句,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繁华盛世的画面,象征着杨明府即将施展才华,为国家带来繁荣景象。

“兴之为邑杂百蛮,胡为春锦绚斓斑”则表达了杨明府治理地方的卓越能力,即使面对复杂多样的民族,也能使地区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而“任公并剪一割裂,顾见草木生姿颜”则进一步赞扬了杨明府的治理智慧和对百姓的关怀。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大黄已跃天门去,惟馀小者尚傍徨”等句,巧妙地将杨明府比作骏马,即将离开家乡,前往京城。同时,诗人也借“渥水神龙种”、“不与野马争腾骧”等比喻,赞美了杨明府的高贵品质和非凡才能。

最后,“公一摩之光怪露,万丈虹霓为公吐”描绘了杨明府即将离别时,其才华光芒四射,如同彩虹般耀眼。诗人以“送公之行予无言,但向江头把绿荪”表达了自己的不舍之情,同时也预祝杨明府前程似锦。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不仅展现了杨明府的个人魅力,也反映了诗人对他的深厚敬意和美好祝愿。

作者介绍

韩上桂
朝代:明

明广东番禺人,字孟郁,号月峰。幼时家贫,喜读书。向人借《二十一史》,浏览一月,即默识大略。万历二十二年中举。授国子监丞。转永平府通判。巡抚方一藻以其才荐。崇祯末闻帝死讯,愤恨死。
猜你喜欢

春兴

日日春泥妨杖藜,一声何处子规啼。

红将满地花空委,绿尽前山草正萋。

已办篇章书侧理,可无杯斝捧柔荑。

清明过后芳菲少,桃李清阴欲满蹊。

(0)

怀东嘉先生因诵老坡今谁主文字公合把旌旄作十小诗奉寄·其一

文章无正体,源浚流乃深。

能者主宰之,古来非独今。

(0)

次韵逢使君寺丞见赠

冰花零乱飞庭户,夜色晶莹似三五。

诗仙晓赠白雪篇,便觉清风追吉甫。

区区五斗不知疲,故园应有北山移。

冻冷不暇搜佳句,千里归心到乡树。

(0)

为柴怀叔殿院题世綵堂

庆积门阑久,祥钟家世醲。

乘骢惊创见,戏綵觉重逢。

鲐耋频三喜,孙曾见八龙。

年龄开九秩,孙子享千钟。

奕叶今荣耀,蝉联旧素封。

家风追万石,眉寿拟三松。

画栋侵银汉,平池浸碧峰。

同心木芍药,并蒂水芙蓉。

委曲颜常悦,骞腾色愈恭。

会须陶谢手,觅句细形容。

(0)

留别王状元二十四韵

才大文章伯,忠纯社稷臣。

七州钟秀异,孤屿赋精神。

德蕴圭璋润,胸涵海岳春。

麟经频得隽,槐市早称珍。

宿弊时方革,皇纲上正亲。

大廷清问降,空臆谠言陈。

力补严宸衮,深撄睿主鳞。

一元追董相,多诈耻平津。

文擅无双价,胪传第一人。

声华飞宇宙,风采耸簪绅。

贵纸宁堪数,回天仅足伦。

施行均令甲,奖谕见丝纶。

未覆金瓯墨,聊为绿水宾。

爱民如赤子,束吏似生薪。

鉴水书题遍,稽山赋咏频。

却梅清节著,诬狗滞冤伸。

贱子嗟何幸,同年盖宿因。

糟糠聊摄局,山水获联茵。

醇酎容沾醉,新诗许效颦。

独蒙青眼旧,端异白头新。

酬倡几千首,从游殆十旬。

笑谈将契阔,肝胆政轮囷。

帝梦方思说,天民伫起莘。

不才虽苦窳,终始愿陶钧。

(0)

题冯家洞

空岩寒气凛兢兢,入户神清思亦澄。

似应如非声澒洞,已垂未落石崚嶒。

深于豳俗藏冰室,险过文王避雨陵。

刮藓磨崖书淡墨,胜游聊复记吾曾。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章有湘 嵇曾筠 陈鸿寿 本寂 王之涣 滕宗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