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离水石,一旦隐樵渔。
为问青云上,何人识卷舒。
三年离水石,一旦隐樵渔。
为问青云上,何人识卷舒。
此诗开篇“三年离水石,一旦隐樵渔”,描绘了诗人三年来与世隔绝,突然之间便如同隐居山林之樵夫一般,远离尘嚣。其中,“三年”表达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可能是对某种精神状态或生活变化的暗示。而“一旦”则突显了转变的突然与迅速。
接着“为问青云上,何人识卷舒”,诗人似乎在询问那些在高远的青云之上的人,是否有人能够理解他内心的书卷(比喻知识、思想或情感)是如何展开和舒张。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精神交流与理解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孤独感。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其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颇有唐代诗人的清新自然之风格。
古人五十慕,我今嗒已孤。
劬劳念生我,欲报时则无。
推恩谢良友,为我斋僧徒。
前后众三三,屏息趋钟鱼。
一饭万庄严,天香饫伊蒲。
夜殿普参佛,香烟发洪炉。
咫尺践初地,龙象弥空虚。
慈云垂我前,其上莲跏趺。
母佛见非二,人我同一如。
拯予罔极哀,跻彼极乐都。
信友乃顺亲,宁异释与儒。
喜心涕泗涟,缄髓徒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