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怯西风扑鬓丝。寒砧画角雁归迟。
试观皎洁天边月,又向蓬窗照别离。
思寄语,劝添衣。嫦娥应亦笑人痴。
梦魂未隔三千里,已转柔肠十二时。
冷怯西风扑鬓丝。寒砧画角雁归迟。
试观皎洁天边月,又向蓬窗照别离。
思寄语,劝添衣。嫦娥应亦笑人痴。
梦魂未隔三千里,已转柔肠十二时。
这首《鹧鸪天》以清丽之笔描绘了深秋时节的离愁别绪。开篇“冷怯西风扑鬓丝”一句,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主人公面对秋风的敏感与脆弱,仿佛那西风不仅吹动着她的鬓发,也触动了她内心深处的忧伤。接下来,“寒砧画角雁归迟”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凄凉氛围,寒风中的捣衣声(寒砧)和远处传来的号角声(画角),以及南飞的大雁迟迟未归,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孤寂与等待的意境。
“试观皎洁天边月,又向蓬窗照别离”两句,将目光转向天空,月亮的皎洁与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它似乎在无声地见证着这场别离。而“蓬窗”一词则形象地描绘了简陋的居所,暗示了主人公可能身处异乡,更加凸显了离别的哀愁。
下片“思寄语,劝添衣”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关怀,即便相隔千里,这份情感依然深厚。而“嫦娥应亦笑人痴”一句,借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形象,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人间离愁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的痴情。
最后,“梦魂未隔三千里,已转柔肠十二时”将情感推向高潮,即使在梦中也无法逃脱思念的折磨,每时每刻都在思念着对方,这种深情令人动容。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深秋时节的离愁别绪,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