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落沉沉晚风清。蚱蜢送秋声。
星明河汉,汗消残暑,夜露泠泠。
昨宵几阵芭蕉雨,苔影上衣青。
花香入座,高囗见月,疏牖飞萤。
院落沉沉晚风清。蚱蜢送秋声。
星明河汉,汗消残暑,夜露泠泠。
昨宵几阵芭蕉雨,苔影上衣青。
花香入座,高囗见月,疏牖飞萤。
这首明代末期清初诗人梁清标的《秋波媚·夏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凉的夏夜景象。首句“院落沉沉晚风清”以深沉的院落和清风渲染出傍晚的静谧气氛。接着,“蚱蜢送秋声”通过秋虫的鸣叫,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尽管是夏季,但已带有秋天的气息。
“星明河汉,汗消残暑,夜露泠泠”描绘了明亮的星空下,夜晚的凉意逐渐驱散白天的炎热,露水滴落发出清冷的声音,给人带来一丝凉爽。接下来,“昨宵几阵芭蕉雨”回忆起昨夜的雨声,可能带来了些许湿润,使得苔藓在衣物上留下绿色痕迹。
“苔影上衣青”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湿润与宁静,而“花香入座”则转而描绘了夏夜的芬芳,让人心情愉悦。最后两句“高囗见月,疏牖飞萤”,通过抬头望见明月和窗户外飞舞的萤火虫,展现出夏夜的浪漫与诗意,给人以宁静美好的感受。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夜的微凉、宁静和生机,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我笑前人,痴绝甚、搔瓜钻李。
天壤内、神奇腐朽,有所穷已。
才见凌风霄汉上,忽看垂翅蓬蒿底。
试闲将、得失遍思量,凡经几。
无汝愧,从渠毁。
非我有,何吾喜。
但物来即应,尽心焉耳。
一榻高眠人事了,一瓢乐饮家缘理。
也何曾、直待马千蹄,童千指。
章,遂用其韵,俾奉觞者歌以侑欢云万里长风,一夕吹君,飞来自南。
想江东渭北,同惊过雁,升高望远,几度停骖。
蓦地相看,茫然皓首,依旧华峰碧玉簪。
风雷起,放连宵痛饮,拥席高谈。
君才何地非堪。
从此看、恩麻彩凤衔。
但平生出处,于心已卜,古人事业,着力须贪。
有道如斯,区区更问,紫绶朱衣青布衫。
今秋菊,也为君开早,香满均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