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退常归隐,真修大隐情。
园林应得趣,岩谷自为名。
野步难寻寺,闲吟少在城。
树藏幽洞黑,花照远村明。
海石分湖路,风泉遰雨声。
性高怜散逸,官达厌公卿。
架引藤重长,阶延笋迸生。
青门无到客,紫阁有来莺。
物外身虽隐,区中望本清。
终难依此境,坐卧避钧衡。
朝退常归隐,真修大隐情。
园林应得趣,岩谷自为名。
野步难寻寺,闲吟少在城。
树藏幽洞黑,花照远村明。
海石分湖路,风泉遰雨声。
性高怜散逸,官达厌公卿。
架引藤重长,阶延笋迸生。
青门无到客,紫阁有来莺。
物外身虽隐,区中望本清。
终难依此境,坐卧避钧衡。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退隐后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朝退常归隐,真修大隐情”即点出了主题,暗示了作者对于返璞归真的隐居生活有着深厚的情感。接着,“园林应得趣,岩谷自为名”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享受,园林之中寻找乐趣,岩谷之间自成佳境。
“野步难寻寺,闲吟少在城”表达了诗人退隐后与世隔绝的心境,即便是偶尔外出,也难以找到佛寺的宁静,更不愿多留足于喧嚣的城市之中。以下两句,“树藏幽洞黑,花照远村明”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村景象,树木掩映着幽深的洞穴,而远处的村庄在花的映照下显得分外明亮。
“海石分湖路,风泉遰雨声”用意象丰富的手法描绘了自然之美,海石之间开辟出一条通向湖泊的小路,而微风和泉水交织出连绵不断的雨声。接下来的两句,“性高怜散逸,官达厌公卿”则透露出了诗人对于世俗功名的超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架引藤重长,阶延笋迸生”描绘了庭院中的藤蔓与竹笋交织而成的自然美景。随后的两句,“青门无到客,紫阁有来莺”则展示了诗人隐居生活中对外界的淡然态度,虽然少有人登门拜访,但紫阁之上却仍有莺鸟来往,显得生机勃勃。
结尾的两句,“物外身虽隐,区中望本清。终难依此境,坐卧避钧衡”表达了诗人虽然身体隐藏于自然之中,但心灵却仍然保持着清明与纯净。最后一句则道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环境的眷恋和不舍,宁愿选择在这里坐卧,以此来逃避世间的纷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极致赞美。
粮畚担簦,云山水陆,远途不避风霜。
为求天宝,与汝诉衷肠。
至理先明一性,二仪现、三殿恢彰。
玄关外,临空奕奕,杲日布红光。
群灵皆受命,谁能保守,玉府元阳。
万神交灿,九气混中央。
结就玄珠一颗,辉神彩、光列南昌。
寥阳馆,华房出入,齐唱满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