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题杨先辈雾隐》
《寄题杨先辈雾隐》全文
宋 / 姜特立   形式: 古风

猛虎树摩痒,更为虫所蚀。

玄熊掷崖木,正坐勇与力。

尔豹居其间,而复有二德。

既不眩文采,亦知身足惜。

衣锦贵尚褧,桐梓恶戕贼。

含章大臣体,深居君子识。

室以雾隐名,兹士有典则。

韬养日以久,何患不辉赫。

而况数钜公,铭诗播金石。

只恐难久藏,却为人所即。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ángxiānbèiyǐn
sòng / jiāng

měngshùyǎnggèngwèichóngsuǒshí

xuánxióngzhìzhèngzuòyǒng

ěrbàojiānéryǒuèr

xuànwéncǎizhīshēn

jǐnguìshàngjiǒngtóngèqiāngzéi

hánzhāngchénshēnjūnshí

shìyǐnshìyǒudiǎn

tāoyǎngjiǔhuànhuī

érkuàngshùgōngmíngshījīnshí

zhīkǒngnánjiǔcángquèwèirénsuǒ

翻译
凶猛的老虎在树上抓痒,却被虫子侵蚀。
黑熊用力投掷崖边的树木,全凭它的勇气和力量。
你豹子身处其中,又具备两种美德。
你不炫耀外表华丽,深知自身价值珍贵。
穿着华丽的人崇尚朴素,劣质木材厌恶被伤害。
有内涵的大臣懂得谦逊,深居简出的君子独具见识。
房屋因雾气而显得神秘,这样的士人有准则可循。
长久的韬光养晦,怎能不显赫一时。
更何况众多显要人物,他们的事迹刻在金石之上。
只怕这些成就难以长久隐藏,终将被人发现。
注释
摩痒:抓痒。
蚀:侵蚀。
掷:投掷。
勇与力:勇气和力量。
二德:两种美德。
文采:外表华丽。
衣锦:穿着华丽。
褧:朴素。
桐梓:劣质木材。
含章:有内涵。
雾隐:因雾气而显得神秘。
典则:准则。
韬养:韬光养晦。
金石:金石记录,指历史记载。
即:发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姜特立所作的《寄题杨先辈雾隐》,通过对猛虎、玄熊、豹子等动物的描绘,寓言性地赞美了杨先辈的美德和智慧。诗中提到的“猛虎”虽强壮却被虫蚀,“玄熊”因勇力而掷崖木,而豹子虽处其间,却懂得谦逊和自我保护,不炫耀文采。诗人进一步强调了朴素的重要性,指出华丽的外表不如内在的修养,如“衣锦贵尚褧”,暗示杨先辈深藏不露的品格。

“桐梓恶戕贼”寓意杨先辈如同优质的木材,不会轻易遭受伤害,他有如含章之大臣,深思熟虑,有君子之识。他的居所名为“雾隐”,象征其人品高洁,行事低调。诗人期待杨先辈能长久韬光养晦,最终光芒四射,其事迹将被镌刻在金石之上,流传后世。

然而,诗人也担心这样的贤才难以长久隐藏,可能会被人发现和重用,表达了对杨先辈未来成就的期待和对他可能面临的挑战的忧虑。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展现了姜特立对友人的赞赏和期许。

作者介绍

姜特立
朝代:宋   字:邦杰   籍贯:浙江丽水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丽水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 
猜你喜欢

秋晚诗

浮云出东领,落日下西江。

促阴横隐壁,长晖斜度窗。

乱霞圆绿水,红叶影飞缸。

(0)

寒夜直坊忆袁三公诗

滴滴雨鸣阶,愔愔兹夜静。

风落宣猷树,寒凋承光屏。

高帷晓独垂,华烛夜空冷。

所思不相见,方知寒漏永。

(0)

咏笙诗

管清罗袖拂,响合绛唇吹。

含情应节转,逸态逐声移。

所美周王子,弄羽一参差。

(0)

采药大布山诗

我本北山北,缘涧彩山麻。

九茎日反照,三叶长生花。

可用蠲忧疾,聊持驻景斜。

景斜不可驻,年来果如驱。

安得昆仑山,偃蹇三珠树。

三珠始结荄,绛叶凌朱台。

玉壶白凤肺,金鼎青龙胎。

韩众及王子,何世无仙才。

安期傥欲顾,相见在蓬莱。

(0)

秋念诗

团团珠晖转,照照汉阴移。

箕风入桂露,璧月满瑶池。

树青草未落,蝉凉叶已危。

还深长夜想,顾忆临邛卮。

芳杜果芜没,缨带欲何为。

(0)

杨叛儿·其八

杨叛西随曲,柳花经东阴。

风流随远近,飘扬闷侬心。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