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金尊,摇玉尘,花底越吟苦。
待月眠迟,宝鸭冷香炷。
夜深丝雨初晴,罗云不散,怅九点齐烟何处?
感今古,谁更擪笛津桥,唐宫曲偷谱。
料得灯楼,永夕罢歌舞。
茫茫天上人间,海枯石烂,问此恨嫦娥知否?
倒金尊,摇玉尘,花底越吟苦。
待月眠迟,宝鸭冷香炷。
夜深丝雨初晴,罗云不散,怅九点齐烟何处?
感今古,谁更擪笛津桥,唐宫曲偷谱。
料得灯楼,永夕罢歌舞。
茫茫天上人间,海枯石烂,问此恨嫦娥知否?
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元宵之夜的景象和词人的心境。"倒金尊,摇玉尘",形象地展现了饮酒赏月的场景,金尊中的酒如金液倾倒,玉尘则可能指美酒泡沫,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花底越吟苦"暗含词人内心深处的愁苦,可能是对过去的追忆或对未来的忧虑。
"待月眠迟,宝鸭冷香炷"进一步刻画了词人对月思量,深夜难眠的情景,宝鸭即香炉,冷香暗示着孤独与寂静。"夜深丝雨初晴,罗云不散"描绘了雨后的清新月色,但云层未散,似乎象征着词人心中的阴霾尚未消散。
"怅九点齐烟何处?"此处的"九点"可能指九个宫灯,表达词人对元宵灯火阑珊的感慨,以及对亲朋好友的思念。"感今古,谁更擪笛津桥,唐宫曲偷谱"借古喻今,感叹无人能再演奏出昔日唐宫的繁华乐章,流露出对盛世不再的哀叹。
"料得灯楼,永夕罢歌舞"预想元宵节过后,繁华热闹将逝去,只剩下长久的寂静。"茫茫天上人间,海枯石烂"运用夸张手法,表达了词人对情感永恒的渴望,以及对人事变迁的深深感慨。
最后,词人以问句收尾,"问此恨嫦娥知否"将个人的离愁别绪寄托于月宫仙子,寓意即使在遥远的天宫,也可能有人能理解他的无尽相思。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元宵节怀旧词,体现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玉华古名寺,育桂特标奇。
乳窦淙细泉,蟠根于以滋。
偶来云外赏,乍睹月中姿。
茏葱密叶间,开此三两枝。
垂粟尚未丹,含韵偏葳蕤。
山风过寺墙,冷芬殊可披。
不辨六月杪,恰如仲秋时。
地灵夺天工,神妙乃若斯。
指似江南人,为我别然疑。
曾闻火里有金莲,岂必汤中无芙蕖。
卓然不受玉井诏,独开生面薰风初。
是时别浦才田田,早有霞瓣临波舒。
却如九品开极乐,天龙著意为吹嘘。
君不见岱岳顶上松,劲节傲寒称大夫。
傲寒傲热纵不同,要皆矫矫自立徒。
以此论是荷,岂非君子乎。
水华亭亭倘借问,何闻而毁何见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