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过此偶行行,此地遂留苏步名。
何事章惇瘗毛骨,子孙羞认是先茔。
东坡过此偶行行,此地遂留苏步名。
何事章惇瘗毛骨,子孙羞认是先茔。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张弼所作,名为《苏步坊》。诗中描绘了东坡先生(即苏轼)偶然经过某地后,此地便因他的足迹而留下“苏步”之名的故事。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揭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情节:章惇(历史上与苏轼有过矛盾的人物)将毛骨安葬于此,导致苏轼的后人感到羞愧,不愿承认此处为祖先的墓地。
通过这首诗,张弼不仅展现了对历史人物苏轼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对历史恩怨的反思。诗中的对比手法,将苏轼的名声与章惇的埋骨行为形成鲜明对照,引人深思。此外,诗中还蕴含了一种家族荣誉感与历史记忆的复杂情感,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的历史深度和人文关怀。
凡识时务者,共称为俊杰;
瞻风而望气,则鄙其卑劣。
请问两种人,从何处分别?
时务重补叙,正道天所阅;
风气在好尚,邪运人所窃。
惟此天人界,辨之苦不晢。
一从人起见,何事不决裂;
繁华能几时,千秋污名节。
亦或骋巧慧,邪正皆缔结。
平居无事日,逢人美词说;
及其临利害,判然分两截。
独有耿介士,不肯灰心血。
念念与天知,谁能相毁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