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甫涉知命,汲汲登皋临流。
侬长渠三十岁,故当秉烛出游。
渊明甫涉知命,汲汲登皋临流。
侬长渠三十岁,故当秉烛出游。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春日六言十二首(其八)》。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
“渊明甫涉知命”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渊明”指的是深远而又清晰的智慧,通过“甫涉”二字,传递出一种对生命哲理的探索和体悟。"知命"则是儒家思想中的一种境界,即认识并接受天命或自然规律的安排。
“汲汲登皋临流”这句描绘了诗人登上小丘(皋)旁观河流的情景。“汲汲”形容心情的迫切和急躁,但在这里似乎也带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渴望或是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临流"则更强调了诗人与大自然亲近的心境。
“侬长渠三十岁”中,“侬长渠”应指的是诗人自己,而“三十岁”常被视为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许多古代文人都在这个年纪有所成就或反思。
“故当秉烛出游”则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年龄节点上,应该更加珍惜光阴,抓紧时间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秉烛"意指手持蜡烛,象征着有限的生命之光,而“出游”则是对自由旅行、放松心情的一种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在春日里对于生命意义和个人的境界追求的深刻感悟。
烟开江上山,日照湖边树。
梫本发华滋,蕉花泫凉露。
秋籁空外鸣,幽香暗中度。
激扬引青讴,荡涤驱俗虑。
良辰畴勿怀,游子不得顾。
季鹰念将归,伯鸾忽又去。
草草储㝛粮,悤悤治装具。
今日广陵涛,明日盂城路。
夜出真定府,已行一百里。
日晡人马倦,西风大无比。
大声长绕空,沙石四面起。
竹舆转人肩,翻翻欲见㡳。
偷眼望太行,乱云出其里。
落日映其上,昏黄到山趾。
投憩道边庙,相对袖缩指。
面色才一回,计程不可已。
入舆坐龟息,下帷任所诣。
渐闻栖鸦声,始知风稍止。
张镫到定州,空庭月如水。
欲看雪浪石,城闭二更矣。
夜卧声更寂,寒光忽透纸。
不知何时雪,茫茫没人履。
踏冰渡唐河,隔岸朝暾启。
金篦刮银海,看透镜中花。
花放红窗翠户,花落玉钩斜。
只有无情明月,还照有情世界,一笑劝流霞。
碧海几回首,云气渺无涯。贻汉佩,怀洛枕,泛星槎。
虚无缥缈之所,别有美人家。
万劫朱颜不老,那许露昙朝唏,赚去好年华。
双眼即蟾魄,不受软红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