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纷纷不奈何,狂风急雨两相和。
晚来怅望君知否,枝上稀疏地上多。
漠漠纷纷不奈何,狂风急雨两相和。
晚来怅望君知否,枝上稀疏地上多。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朝创作的《惜落花赠崔二十四》,通过对落花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和悲哀。首句“漠漠纷纷不奈何”用来形容春风中花瓣纷飞,不可挽留的景象,既表现了落花无情,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惆怅。
第二句“狂风急雨两相和”则进一步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强调了自然力量对美丽事物的摧毁。这里,“狂风急雨”不仅是对恶劣天气的刻画,也象征着无情的时间流逝和不可抗拒的命运。
接下来的“晚来怅望君知否”表达了诗人在黄昏时分,对花瓣纷飞后的怀念与感慨。这里的“君”指代朋友或是某种情感寄托,通过这种问句,传递出一种期待理解和共鸣的情愫。
最后一句“枝上稀疏地上多”则直接描绘了花瓣落尽后的景象,树枝变得稀疏,而地面却满是落花。这不仅是一个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的留恋和哀叹。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的传递,抒发了对易逝美好事物的惜别之情,以及面对无常世事时人类内心深处的不甘与无奈。
孺亭滕阁少踟蹰,三度南游一事无。
只觉流年如鸟逝,不知何处有龙屠。
云归洪井枝柯敛,水下漳江气色粗。
赖得与君同此醉,醒来愁被鬼揶揄。
乌噪残阳草满庭,此中枯木似人形。
只应神物长为主,未必浮槎即有灵。
八月风波飘不去,四时黍稷荐惟馨。
南朝庾信无因赋,牢落祠前水气腥。
层层高阁旧瀛洲,此地须征第一流。
丞相近年萦倚望,重才今日喜遨游。
荣持健笔金黄贵,恨咽离筵管吹秋。
谁继伊皋送行句,梁王诗好郢人愁。
篱畔霜前偶得存,苦教迟晚避兰荪。
能销造化几多力,不受阳和一点恩。
生处岂容依玉砌,要时还许上金樽。
陶公没后无知己,露滴幽丛见泪痕。
海槎闲暇阆风轻,不是安流不肯行。
鸡省露浓汤饼熟,凤池烟暖诏书成。
渔筹已合光儒梦,尧印何妨且治兵。
会待两都收复后,右图仪表左题名。
江蓠漠漠树重重,东过清淮到宿松。
县好也知临浣水,官闲应得看灊峰。
春生绿野吴歌怨,雪霁平郊楚酒浓。
留取馀杯待张翰,明年归棹一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