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阳来朔漠,刷羽泛潇湘。
只恐音书断,宁辞道路长。
塞云迷远阵,江月引疏行。
到处多矰缴,休言足稻粱。
随阳来朔漠,刷羽泛潇湘。
只恐音书断,宁辞道路长。
塞云迷远阵,江月引疏行。
到处多矰缴,休言足稻粱。
这首《秋雁》以雁的形象为载体,描绘了雁群在秋季迁徙时的景象与心境,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意味。
首联“随阳来朔漠,刷羽泛潇湘”,开篇即以雁群的迁徙路径为线索,从北方的荒漠到南方的水乡,展现了雁群长途跋涉的壮阔景象。这里的“朔漠”与“潇湘”分别代表了北方的辽阔与南方的秀美,通过对比,突出了雁群迁徙过程中的艰辛与美丽。
颔联“只恐音书断,宁辞道路长”,进一步揭示了雁群迁徙中对亲情、友情的牵挂与不舍。在长途跋涉中,雁群可能面临音信隔绝的风险,但它们依然不辞辛劳地飞行,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忠诚。这一联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雁群迁徙背后的人文关怀。
颈联“塞云迷远阵,江月引疏行”,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既壮丽又孤独的氛围。雁群在迁徙途中,可能会遭遇迷雾、云层的遮挡,使得队伍变得模糊不清;而当夜幕降临,江面上的月光则引领着雁群前行,形成一种静谧而神秘的画面。这一联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雁群迁徙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
尾联“到处多矰缴,休言足稻粱”,则以雁群面临的危险为背景,提醒人们关注自然生态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在迁徙过程中,雁群时常会遭遇猎人的威胁,这不仅是对雁群生存的挑战,也是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警示。通过这一联,诗人不仅表达了对雁群命运的关切,也传递出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整体而言,《秋雁》通过对雁群迁徙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生命的坚韧,同时也蕴含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大江之中,有峰崔嵬。
屹然独立不可动,百川到此皆萦回。
乾坤风气,与水相移推。
来今往古无断续,中间有阖复有开。
顺流直泻忽此突然者,俨如玄圭锡禹戴履参三才。
吾闻岷山导江,东沱北汇,茫然两涯。
瞿塘谁为峡,滟滪谁为堆。
洞庭东去小孤小,又东千里行绕凤凰之高台。
南徐望海只尺是青天,如宇置此坳堂杯。
兹峰非柱亦非碣,清泠隔绝人间埃。
神宫佛刹半参倚,唐镌宋刻剥落生莓苔。
蛟龙隐盘窟,鸾鹄栖悬崖。
上摩苍茫下临空洞兮,不可以测度,但见海有西户江有东南隈。
一山二水理应尔,嗟此卷石直从何地天将来。
水神夜戒百灵护,万骑驱逐疾走如衔枚。
吁嗟乎,尾闾去终日,昆崙几时回。
振陵风雨潮汐争喧豗。
大哉吾道一逝者,夫何为乎有澜日倒波今颓。
若非藉此作孤障,彼狂且悍将谁与之裁。
吾人定力如此石,沧桑不变此石无倾隤。
送君须上最高处,商声击石开君怀。
太行绝顶更回首,一航东海何如哉。
《金山行送林提学之山西》【明·邵宝】大江之中,有峰崔嵬。屹然独立不可动,百川到此皆萦回。乾坤风气,与水相移推。来今往古无断续,中间有阖复有开。顺流直泻忽此突然者,俨如玄圭锡禹戴履参三才。吾闻岷山导江,东沱北汇,茫然两涯。瞿塘谁为峡,滟滪谁为堆。洞庭东去小孤小,又东千里行绕凤凰之高台。南徐望海只尺是青天,如宇置此坳堂杯。兹峰非柱亦非碣,清泠隔绝人间埃。神宫佛刹半参倚,唐镌宋刻剥落生莓苔。蛟龙隐盘窟,鸾鹄栖悬崖。上摩苍茫下临空洞兮,不可以测度,但见海有西户江有东南隈。一山二水理应尔,嗟此卷石直从何地天将来。水神夜戒百灵护,万骑驱逐疾走如衔枚。吁嗟乎,尾闾去终日,昆崙几时回。振陵风雨潮汐争喧豗。大哉吾道一逝者,夫何为乎有澜日倒波今颓。若非藉此作孤障,彼狂且悍将谁与之裁。吾人定力如此石,沧桑不变此石无倾隤。送君须上最高处,商声击石开君怀。太行绝顶更回首,一航东海何如哉。
https://shici.929r.com/shici/vzf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