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适吴会,日夕承欢颜。
高堂乐起舞,綵服何斑斓。
东海汹波涛,西湖翠烟鬟。
北归馀十年,谬迹通朝班。
家祸一朝集,音容何可攀。
悲号苍穹迥,往事思日艰。
命穷时亦迫,志弱体自孱。
安得腾化术,从君超人寰。
执手不忍诀,临风涕空潸。
昔我适吴会,日夕承欢颜。
高堂乐起舞,綵服何斑斓。
东海汹波涛,西湖翠烟鬟。
北归馀十年,谬迹通朝班。
家祸一朝集,音容何可攀。
悲号苍穹迥,往事思日艰。
命穷时亦迫,志弱体自孱。
安得腾化术,从君超人寰。
执手不忍诀,临风涕空潸。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卢亘所作的《送侍讲学士邓善之辞官还钱塘十首》中的第九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邓善之辞官归乡的不舍与深情。
首句“昔我适吴会”,回忆了过去与邓善之共处的美好时光,那时他们一同前往吴地,每日共享欢颜。接着,“高堂乐起舞,彩服何斑斓”描绘了当时聚会的欢乐场景,高堂之上音乐响起,众人翩翩起舞,色彩斑斓的服饰映衬着喜庆的氛围。
“东海汹波涛,西湖翠烟鬟”两句则运用对比手法,将东海的壮阔与西湖的秀美巧妙结合,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寓意了人生的广阔与多彩。接下来,“北归余十年,谬迹通朝班”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和邓善之在官场的经历,十年间,他虽有谬误,但最终得以进入朝廷为官。
然而,“家祸一朝集,音容何可攀”转折点到来,家庭遭遇不幸,昔日的欢颜已不可寻。诗人感叹道,“悲号苍穹迥,往事思日艰”,面对天际的回声,追忆往昔的艰难岁月。最后,“命穷时亦迫,志弱体自孱”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自己意志力的反思。诗人渴望拥有“腾化术”,即超脱凡尘的能力,与友人一同超越世俗的束缚。
“安得腾化术,从君超人寰”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友人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无法随行的遗憾。“执手不忍诀,临风涕空潸”则是对分别的不舍,即使在风中,诗人的眼泪也空自流淌,无法挽留友人的离去。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感慨,以及对未来自由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
江头雪屋知谁家,雪中冷艳空争华。
不知何郎闭东阁,坐看江梅初着花。
谷底春回犹未透,天寒袖薄姿微瘦。
黄昏有月谁复知,举世无花出君右。
人生一月几胡卢,枝犹在手霜满须。
湖边孤坐不饮酒,西湖处士空清臞。
知君不学崔斯立,幅巾漫对枯松株。
铁心虽冷白自胜,金缕醉歌欢岂无。
明朝花在有新句,诗成阿买还当书。
云冻风仍急,天低雪未收。
山寒飞鸟绝,江晚一蓑幽。
晓树梅初放,风帘絮自投。
孤鶱迷远鹤,痴立看饥鸥。
枥马归鞍速,韝鹰猎羽遒。
连城理睥睨,千骑冷貔貅。
何处回兰棹,谁人拥钓裘。
闭门怜我病,得句付君搜。
上瑞书三白,登年在九秋。
何当明月夜,同作广寒游。
道人悟无生,开轩有深意。
是身如芭蕉,妙语良默契。
婆娑坐芳丛,聊复此游戏。
秋风鸣环佩,晓露湿苍翠。
闭窗得阴多,凉簟惊雨细。
索句清梦馀,时能助幽思。
我亦个中人,平生会佳致。
此乐倘见分,杖策时一至。
脩途缭重冈,病足倦游历。
山根得蒙泉,石盎贮深碧。
亭虚绕朱栏,绿净明水色。
老禅黄檗米,弃置久复忆。
振策望青云,清泉裂崖壁。
至今一掬甘,长饮山中客。
金鼎候松风,苍龙破圆璧。
醉腹浇彭亨,真味付泯默。
何当谋挈瓶,徙倚终日夕。
清甘不可嗽,猿鸟与同吃。
洗我两月尘,烂煮南山石。
香山天下士,直道可事君。
口语作奇祸,后来成积薪。
巨栋虽已捐,白璧原自珍。
百年付春梦,千载期斯人。
可怜肉食子,议者空反唇。
文华一照耀,今古无搢绅。
才高固不世,盛德终少邻。
鹿鹿数馀子,琐琐非公伦。
丰盈与名誉,讵可钟一身。
暮年林壑意,觞咏全天真。
君子与小人,两者自此分。
寄言颜巷徒,勿语伤哉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