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烛天将晓,问安长乐回。
起居欣适豫,静待万几来。
秉烛天将晓,问安长乐回。
起居欣适豫,静待万几来。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题为《秉烛》。乾隆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其诗作多反映其治国理政的宏图大略与对国家安定繁荣的深切关怀。
“秉烛天将晓”,开篇即描绘出一幅夜深人静,灯火通明的画面,皇帝手持蜡烛,站在黎明前的时刻,显示出其勤勉不息的工作态度。这不仅体现了皇帝对国家事务的高度重视,也展现了其对职责的忠诚与坚守。
“问安长乐回”,“长乐”在这里可能指的是皇宫中的一个地点或象征着皇帝对百姓的关怀。这句话表达了皇帝在忙碌工作之余,不忘关心民众生活,体现出其仁政爱民的情怀。
“起居欣适豫,静待万几来。”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皇帝在处理政务时的从容不迫和对国家大事的审慎态度。“欣适豫”意味着皇帝在处理国家事务时感到满足和舒适,展现出其治理国家的自信与能力。“静待万几来”则表明皇帝在繁忙的政务中保持冷静,耐心等待各种事务的到来,显示了其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决策能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乾隆皇帝在国家治理上的勤勉、仁慈与智慧,以及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离筵冰冻樽中酒,行路雪沾身上衣。
游子思乡梦先到,老人惜别涕交挥。
昔年终军弃繻去,今日买臣怀绶归。
昼绣奚为公不乐,祇应愁见白云飞。
四十青衫似老翁,作官不似作诗工。
身追鸿鹄云霄外,手缚鲸鲵波浪中。
俊敏今非无李白,沉深古自有扬雄。
和声直可奏宗庙,叹息无人知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