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难具两粥,有弟羁天南。
我今颇丰腴,有时味不甘。
丧心莫此甚,高语宁勿惭。
躬行未有得,圣语良非谦。
日难具两粥,有弟羁天南。
我今颇丰腴,有时味不甘。
丧心莫此甚,高语宁勿惭。
躬行未有得,圣语良非谦。
这首诗《感怀(其四)》由陈曾寿在清末近现代初创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境遇和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
首句“日难具两粥”,描绘了生活的艰辛与贫困,每日只能勉强准备两餐粥食,反映了物质条件的匮乏。接着,“有弟羁天南”一句,点明了兄弟分离,身处异地的无奈与孤独,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我今颇丰腴,有时味不甘”两句,转折中蕴含着复杂的情感。诗人虽然现在物质上相对宽裕,但内心的满足感却并不强烈,甚至感到某种不甘,暗示了精神层面的追求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丧心莫此甚,高语宁勿惭”则进一步揭示了内心的挣扎与矛盾。面对生活的不如意,诗人自问是否真的达到了某种极致的痛苦或困扰,同时反思自己是否在言语上过于自夸而感到羞愧。
最后,“躬行未有得,圣语良非谦”表明了诗人对于实践与理论、个人经验与圣贤之言之间关系的思考。他认为,尽管自己努力践行,但并未真正有所收获;同时,他也认识到,圣人的教诲并非仅仅是谦虚的表达,而是深含智慧与指导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展现了诗人对自我、社会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与反省,体现了其独特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