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精卫》
《精卫》全文
清 / 顾炎武   形式: 古风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

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0)
注释
精卫:古代神话中所记载的一种鸟。
相传是炎帝的少女,由于在东海中溺水而死,所以死后化身为鸟,名叫精卫,常常到西山衔木石以填东海。
尔:指精卫。
终古:永远。
鹊、燕:比喻无远见、大志,只关心个人利害的人。
窠:鸟巢。
翻译
世间万事没有绝对的公平,你何必自寻无来由的烦恼?
若只凭你这寸长的身躯,衔着木头填海要填到何时。
我也愿意填平这东海,即便身体沉入海中心也拒不悔改。
但是只要大海没有被填平,我填海之心将永不泯灭。
呜呼!你看不到,
西山之上的飞禽虽衔木者众多,但都在自己忙着筑自己的巢歇息!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思想家顾炎武的《精卫》,以精卫填海的神话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不公的愤慨和坚韧不屈的精神。诗中通过精卫的形象,寓言式地批评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揭示出世间存在着诸多不公正,而精卫却独自承受苦难,"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它的执着与毅力。

接下来,诗人借精卫之口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决心:"我愿平东海,身沈心不改",他希望能消除世间的不平,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然而,他也明白现实的艰难,"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表明他对改变现状的坚定信念,即使大海无法填平,他的决心也不会消减。

最后,诗人以"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作结,寓意尽管精卫面临孤独,但众多的鸟儿各有其生活,暗示了在追求公正的道路上,虽然个体力量微小,但仍需坚持,因为正义终将有所成就。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富有哲理,体现了顾炎武鲜明的社会批判意识和个人理想。

作者介绍
顾炎武

顾炎武
朝代:清   字:忠清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生辰:1613.7.15-1682.2.15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猜你喜欢

戊午元日二首·其二

败絮萧然拥病身,久疏朝谒作閒人。

公卿各趁黄麾仗,宾客谁看乌角巾。

菱照无情难讳老,杏梢作意已撩春。

卧闻儿女夸翁健,诗句年光一样新。

(0)

杂咏五言八首·其八

埋向西陵里,千年不复晨。

未知台上妓,歌舞乐何人。

(0)

杂咏一百首·其五十八李广

飞将无时命,庸奴有战勋。

谁怜老卫尉,身属大将军。

(0)

田舍二首·其一

源里人家太古时,争为鸡黍款渔师。

下山莫向城中说,第一休教太守知。

(0)

丁酉重九日宿顺昌步云阁绝句七首呈味道明府·其三

小休绿树濯清泉,垢尽身轻意欲仙。

岂必鲁儒知此乐,舞雩风止在溪边。

(0)

贺新郎·其五赠张彦功

晓印霜花步。梦半醒、扶上雕鞍,马嘶人去。

岚湿青丝双辔冷,缓鞚野梅江路。

听画角,吹残更鼓。

悲壮寒声撩客恨,甚貂裘、重拥愁无数。

霜月白,照离绪。青楼回首家何处。

早山遥、水阔天低,断肠烟树。

谁念天涯牢落况,轻负暖烟浓雨。

记酒醒、香销时语。

客里归鞯须早发,怕天寒、风急相思苦。

应为我,翠眉聚。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