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黄花一障孤,朵颜三卫半吹芦。
征人夕堕看烽泪,使者秋飞出塞符。
沙苑巳驱青海鹘,天闲不用大宛驹。
宫罗马市无劳计,父老中原望赐租。
北上黄花一障孤,朵颜三卫半吹芦。
征人夕堕看烽泪,使者秋飞出塞符。
沙苑巳驱青海鹘,天闲不用大宛驹。
宫罗马市无劳计,父老中原望赐租。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秋日的景象与情感,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浓郁的人文关怀。
首句“北上黄花一障孤”,以“黄花”象征秋天的萧瑟,一个“孤”字则凸显了边塞的荒凉与孤独,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寂寞。
“朵颜三卫半吹芦”,通过“吹芦”的动作,形象地展现了边疆民族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威胁与不安定。
“征人夕堕看烽泪”,烽火台上的泪光,是战士们对家乡的思念,也是对战争残酷的无奈。这句诗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体现了诗人对士兵们的深切同情。
“使者秋飞出塞符”,秋风中飞舞的出塞符,象征着朝廷对边疆的关切与管理,也暗含了对边防政策的思考与反思。
“沙苑已驱青海鹘,天闲不用大宛驹”,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边防军事力量的肯定,同时也流露出对和平稳定的向往。
“宫罗马市无劳计,父老中原望赐租”,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朝廷的关注与期待,希望朝廷能关注边疆,给予百姓安定的生活,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塞秋景的描绘,以及对边疆生活、战争、政治等多方面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社会、人性的深刻洞察,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历史深度。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