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去南来未拂衣,徒闻燕子有渔矶。
沧江白鸟随潮迥,野寺黄花对酒稀。
清夜自悬徐孺榻,尘襟思浴鲁城沂。
天峰秖是松声在,谁伴先生弄月归。
北去南来未拂衣,徒闻燕子有渔矶。
沧江白鸟随潮迥,野寺黄花对酒稀。
清夜自悬徐孺榻,尘襟思浴鲁城沂。
天峰秖是松声在,谁伴先生弄月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燕子矶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之美。
首联“北去南来未拂衣,徒闻燕子有渔矶”,诗人以“北去南来”起笔,暗示了行旅的无常与漂泊之感,而“未拂衣”则透露出一种尚未完全放下世俗尘嚣的心态。“徒闻燕子有渔矶”一句,借燕子与渔矶,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孤独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
颔联“沧江白鸟随潮迥,野寺黄花对酒稀”,进一步描绘了燕子矶周边的自然风光。江水苍茫,白鸟飞翔,随潮水远去,展现出一种辽阔与自由;而远处的野寺中,黄花点缀,与稀疏的酒客相对,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又略带萧瑟的画面。这两句通过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暗示了人世间的繁华与落寞。
颈联“清夜自悬徐孺榻,尘襟思浴鲁城沂”,转而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徐孺榻象征着高洁的隐逸生活,而“清夜”与“尘襟”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尘世的无奈。同时,“思浴鲁城沂”则可能暗指诗人渴望像古代贤士一样,在自然与文化的滋养中洗涤心灵,追求精神上的纯净与升华。
尾联“天峰秪是松声在,谁伴先生弄月归”,以天峰与松声为背景,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然而,“谁伴先生弄月归”这一问,又流露出一丝孤独与寂寞,似乎在询问谁能与自己一同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知音难觅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反思,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缪家郎,目烂岩电光,金线衣蟠柳色黄,紫荷囊佩玉钩长。
暮朝读书不下堂,宛若丹山雏凤凰。
吴城一夜兵戈入,老幼苍黄计安出。
搜牢幸得此身存,翁媪信音何处觅。
青天荡荡日重光,太行可梯,沧溟可航。
不愁水有蛟鳄,道有虎狼,舟遥遥,指钱唐。
舞斑衣,称寿觞,和乐泄泄气洋洋。
君不见东邻老翁金满埒,骨肉凋零子孙绝。
人生贵在亲目前,万里封侯奚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