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宫楼阁倚云端,人世尘埃杳不干。
万里海光生目眩,半天风势切肌寒。
老僧指境依稀辨,往客题名次第看。
一奉胜游承健句,诗魔暗里为摧肝。
佛宫楼阁倚云端,人世尘埃杳不干。
万里海光生目眩,半天风势切肌寒。
老僧指境依稀辨,往客题名次第看。
一奉胜游承健句,诗魔暗里为摧肝。
这首诗描绘了登临庆和寺阁的壮丽景象与深刻感受。诗人韦骧以细腻的笔触,将佛宫楼阁与人间尘世的对比展现得淋漓尽致。首联“佛宫楼阁倚云端,人世尘埃杳不干”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佛宫楼阁仿佛与天相接,而人世间的一切烦恼似乎都与之隔绝,形成鲜明对比。
接着,“万里海光生目眩,半天风势切肌寒”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登高远眺的壮观景象。万里海光令人心旷神怡,但同时又因高处的风势而感到肌肤寒冷,这种视觉与感官的双重体验,增强了诗歌的立体感和动态美。
“老僧指境依稀辨,往客题名次第看”则转而描写登高时的所见所感。老僧指点着眼前的景物,让读者仿佛也置身其中,感受着历史的痕迹与时间的流转。而“往客题名”则暗示了这座寺庙的历史悠久,以及它作为文化传承之地的重要性。
最后,“一奉胜游承健句,诗魔暗里为摧肝”表达了诗人对这次登高之旅的感慨。通过这次胜游,不仅得到了精神上的愉悦,更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以至于在不知不觉中,内心深处被触动,感受到了诗的魅力与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深邃,还蕴含了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与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魅力的作品。
冷烟轻澹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
栖雁远惊沽酒火,乱鸦高避落帆风。
地销王气波声急,山带秋阴树影空。
六代精灵人不见,思量应在月明中。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倚江楠树草堂前,故老相传二百年。
诛茅卜居总为此,五月髣髴闻寒蝉。
东南飘风动地至,江翻石走流云气。
干排雷雨犹力争,根断泉源岂天意。
沧波老树性所爱,浦上童童一青盖。
野客频留惧雪霜,行人不过听竽籁。
虎倒龙颠委榛棘,泪痕血点垂胸臆。
我有新诗何处吟,草堂自此无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