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月十有四日孤游花下悠然成咏效陶体》
《九月十有四日孤游花下悠然成咏效陶体》全文
清 / 李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风静川无云,天地呈清秋。

清秋此佳日,抱景成孤游。

林亭鸟雀喧,物类各有求。

得失遗外役,耳目易以酬。

晚花散疏香,遂为静者收。

山空白日下,此意常悠悠。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哲理的画面。诗人选择在九月十四日这样一个清秋佳日,独自漫步于花丛之下,享受这份孤独与自由。诗中“风静川无云,天地呈清秋”两句,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秋高气爽、云淡风轻的自然景象,让人仿佛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清新与宁静。

接着,“清秋此佳日,抱景成孤游”两句,点明了诗人的活动和心境。在这样的好天气里,诗人选择独自出游,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与自我反思的时间。这种孤游并非孤独,而是心灵的独处,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感悟。

“林亭鸟雀喧,物类各有求”一句,通过鸟雀的喧闹,映射出自然界万物各有所求、各得其所的状态。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生百态的一种隐喻,提醒人们在追求个人目标的同时,也要尊重和理解他人的需求与愿望。

“得失遗外役,耳目易以酬”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纷扰,专注于内心世界和平静生活的态度。他认为,真正的满足和快乐来自于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而非外界物质的得失。

“晚花散疏香,遂为静者收”描绘了傍晚时分,花朵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被诗人所捕捉和欣赏。这不仅是一种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宁静与喜悦的象征。

最后,“山空白日下,此意常悠悠”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即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找心灵的归宿,让思绪在宁静中悠然自得。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也体现了其对内心世界持久的探索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内心的独到见解,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作者介绍

李锴
朝代:清

(1686—1755)清汉军正黄旗人,字铁君,号眉生,又号豸青山人、幽求子、焦明子。李辉祖子。尝充笔帖式,旋弃去。乾隆元年举鸿博,未中选。以岳丈大学士索额图声势煊赫,避去,隐于盘山豸峰下。诗亦脱俗,而刻意求高,不免有斧凿处。有《睫巢集》、《尚史》等。
猜你喜欢

答叶润臣侍读次见贻韵

幽瀑咽危石,蛟龙深涧眠。

君诗与俗异,此曲少人传。

夜月窥残酌,晨风动急弦。

关河满榛棘,归路隔烟川。

(0)

次方桐翁世丈留别韵

蒲轮安稳不须停,心醉诸生有六经。

湖上曾悬高士榻,天边再见丈人星。

乡愁水曲鸥波远,老怯宵寒鹤梦醒。

归向君山蓄春茗,一瓢径欲递中泠。

(0)

乙未随计赴都述怀·其三

自从嫁得浮云婿,十日归家百日游。

未免多男为尔累,尚无交谪重吾忧。

奉亲甘旨先宜蓄,教子宽严有善谋。

望我成名休化石,山山指日是刀头。

(0)

宦邸书怀·其一

年少初辞阙,沾恩更隐难。

已知成傲吏,不敢耻微官。

劲节凌冬劲,寒枝历岁寒。

抱琴时弄月,流水为谁弹。

(0)

黄金埠旅泊感赋

烽火惊心岁几回,江花溅泪向人开。

韶光薄幸春如寄,芳草无言客又来。

岂有间情吟芍药,更无清梦到瑶台。

浮家泛宅知何处,烟水茫茫极可哀。

(0)

登{山考}{山考}山

峭壁凌霄拥翠屏,攀藤援石度岩扃。

云迷洞口猿高卧,泉响山腰鹤静听。

六皖江吞湖水白,九华峰接海门青。

登临不觉天将晚,隐隐疏林挂暮星。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熊琏 李频 韩翃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