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飞几万里,鹪巢但一枝。
赋形分小大,谅非物所为。
至人超象迹,鞭心独在斯。
凌虚上寥廓,时俗安可知。
九州不足步,南北岂云岐。
鹏飞几万里,鹪巢但一枝。
赋形分小大,谅非物所为。
至人超象迹,鞭心独在斯。
凌虚上寥廓,时俗安可知。
九州不足步,南北岂云岐。
这首诗以鹏鸟与鹪鹩的对比开篇,鹏鸟翱翔万里,而鹪鹩只能栖息一枝,形象地表达了个体与宇宙的关系,以及自然界的多样性和有限性。诗人通过这一对比,引出“赋形分小大”的哲思,强调了事物本质的差异并非由外力所决定。
接着,诗人提到“至人超象迹”,意指真正的智者能够超越表象,洞察事物的本质。他们的心灵如同马鞭,虽无形却能指引方向,象征着内在精神的力量。这种精神追求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一种心灵的自由与超脱。
最后,诗人以“凌虚上寥廓”描绘了一种超越现实、追求精神境界的形象,表达了对广阔宇宙和无限可能的向往。同时,“时俗安可知”则反映了对尘世琐碎、变幻无常的现实的反思,暗示了对精神世界探索的必要性。
“九州不足步,南北岂云岐”则进一步强调了对广阔世界的渴望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九州大地虽广袤,但在追求真理和精神自由的旅途中,它们不过是脚下的一步之遥;南北方向虽有差异,但在心灵的探索中,它们并无实质的区别。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现象的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宇宙、生命、自我以及精神追求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充满了哲理性和启示性。
庐山一滴水,雕尽诗人肠。
道傍有温泉,恝然如遗忘。
浅夫既阁笔,知士亦括囊。
或云匪难知,水火互阴阳。
水根于天一,至阳所潜藏。
所以井生荧,亦有泉如汤。
吾尝谓或言,子语未精详。
水实含内景,火乃无寒光。
水将而不迎,火迎而不将。
君看月受日,又验坤含章。
吾言与邵语,或可补诗亡。
长安十二门,冠盖如云稠。
浮骖不停趋,九衢滔滔流。
朝握扶桑辔,暮行背椒丘。
驾言往从之,道左伤吾辀。
温陵有佳士,清姿秀琅球。
蚤畴抡魁望,盛之蓬瀛洲。
荣进付膜外,寡欲自日休。
需章臣有母,自诡以一州。
彤幨下青冥,锦舆居上头。
小施活国手,彫瘵会有瘳。
同省并门居,昔我陪清游。
一时四同年,气味骨肉侔。
而君堂堂去,别袂挽不留。
迅商起层旻,候虫催功裘。
问学常苦艰,岁月忽忽遒。
古今同一歧,古岂真难俦。
愿言事穮蓘,勿作刈穫谋。
会面岂不再,为君刮双眸。
一元播群卉,其气清以馥。
诗人竞称许,胡然于梅独。
黄宫播雷鼗,玉管动葭毂。
惟梅命于阳,清艳照朴蔌。
正冬白堆墙,初夏黄绕屋。
纯乾禀自高,奚止香百斛。
又从晏阴后,仍作来年复。
番君为筑亭,挥弄月盈掬。
可敬不可玩,醉语惧三渎。
人生能得几回别,一别公来四千日。
我骑紫马出行春,公指黄扉入当夕。
谁知行止不关人,解后天涯复同席。
方看紫陌烂红英,忽复浓阴颗青实。
断霞明空白日静,过雨穿林乱云湿。
如梦如梦梦邪非,曰归曰归归未得。
僰南山崒东流断,关西云霾北风急。
酒逢故人一吸易,语及新事百忧集。
试问吾归将何归,梓州遂州有何择。
况有青山老居士,千骑东来闯然入。
更得可人高帝孙,又忻末至临邛客。
尽判三日作狂酲,要话十年胸愊塞。
人心之精微,未动孰为判。
邪正介然形,君子小人断。
熙熙大雅歌,洋洋关雎乱。
或觇时安乐,或识世屯难。
是惟言出口,矧复书脱腕。
至著恢人文,至微极幽赞。
或者藏其心,外饰徒璀璨。
谁知敬肆间,德之所聚散。
卓哉符溪老,吾道资禦捍。
万殊错揉中,独识一理贯。
反躬事省察,愤世兴寤叹。
揭堂阐斯则,绝识陋秦汉。
于余或有所,相谓画可玩。
无物报琼瑶,作诗附笔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