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倚阁江天迥,落日凌虚望眼孤。
万里帆樯通北极,百年游览失东吴。
鼋鼍浪起回珠阁,鹳鹤风高倒练湖。
莫向山僧记名姓,狂怀只拟是前苏。
清秋倚阁江天迥,落日凌虚望眼孤。
万里帆樯通北极,百年游览失东吴。
鼋鼍浪起回珠阁,鹳鹤风高倒练湖。
莫向山僧记名姓,狂怀只拟是前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登金山的壮丽景象与深沉感慨。首句“清秋倚阁江天迥”以清秋之景开篇,倚阁远眺,江天辽阔,营造出一种空旷而宁静的氛围。接着“落日凌虚望眼孤”一句,夕阳西下,望眼所及之处只有孤独,既表现了景色的苍茫,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万里帆樯通北极,百年游览失东吴”两句,通过“万里”和“百年”的宏大时空跨度,展现了历史的变迁与世事的无常。帆樯通达北极,象征着古代航海技术的辉煌;而“游览失东吴”,则暗示了昔日繁华的江南地区随着时间的流逝,风光不再。
“鼋鼍浪起回珠阁,鹳鹤风高倒练湖”描绘了金山周围的自然景观,鼋鼍(一种大型爬行动物)在波浪中翻滚,鹳鹤在高风中翱翔,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美,也寓意着自然界的力量与和谐。
最后,“莫向山僧记名姓,狂怀只拟是前苏”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向往与自我的反思。诗人希望像前人苏轼一样,不被世俗所累,保持狂放不羁的心态,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金山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以及对历史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