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
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
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隐逸之地,充满了仙风道骨之气与文人雅士的韵味。首句“道院迎仙客”,开门见山地展现了此处是迎接仙人与高士的所在,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书堂隐相儒”,进一步点明了这里不仅是修行之地,也是儒学的隐秘之所,暗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庭栽栖凤竹”,以“栖凤”喻指竹子,象征着这里的环境优雅,能够吸引凤凰般的才俊聚集,同时也寓意着此地是人才汇聚、智慧生辉的地方。“池养化龙鱼”,则通过“化龙”这一典故,表达了对水中生物能够成长壮大、实现飞跃的期待,也暗含着对居住于此之人能够如同鱼跃龙门般,事业有成、前程似锦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道院、书堂、竹林、水池等元素的描绘,构建了一个既充满自然之美,又蕴含人文精神的理想居所,体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和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道边车马来不休,倾城出送陈大丘。
大丘爱民如父母,故令民作婴儿愁。
各持杯酒塞行路,众人欲挽我独不。
我记殿前初射策,胪传高名落九州。
同年衮衮上台省,公独执板拜督邮。
况兹小县天一陬,不烦细民遮道留。
绣衣飞章动冕旒,行必召对螭坳头。
君王端问活国计,大略要洗儒生羞。
邂逅都城接下风,官居总在日华东。
门瞻曲角趋朝近,路转高头出局同。
今日绣衣新使者,晚涂霜鬓旧邻翁。
一杯无复当时乐,赤县黄图泪眼中。
咸阳中天开帝居,群公下直承明庐。
长鞦短辔褒衣裾,苍头庐儿争走趋。
韩侯画此时无虞,瀛洲仙人乐有馀。
我生不及贞观初,忽思十年身校书。
吟诗天街骑蹇驴,尔来戎马方驰驱。
眼厌绣䘿蒙诸于,把卷未展先欷歔。